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纪律在线】从谈“麻”色变到“零信访”

编辑:王城长 发表时间:2020-06-12 08:30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日,石门县纪委干部到所街乡麻纳峪村开展脱贫攻坚走访,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麻纳峪。

  麻纳峪村以前是一个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村。原村支部书记张某多次被群众举报,乡政府干部因调查其信访问题被反锁村部,县领导入村了解情况被一些村民堵在村口。2016年,张某因信访问题较多被停职,但风波未息。

  2018年,麻纳峪村一村民多次向中央、省、市纪委反映张某的相关问题。所街乡纪委承办该信访后,因反映事项不具体,被举报人诸多不配合,调查举步维艰。2019年5月,县纪委开展片区合作,成立了调查组对张某展开调查。

  “张某被停职后就到广州花都区打工了,通过多次做思想工作,他才勉强回村里接受调查。初次见面,我也碰了一鼻子灰。”办案人员说。因为信访人主要反映张某违规插手工程,谋取私利,调查组决定从麻纳峪村的账目开始查找线索。他们把2011年至2017年整整7年的账目都调取出来,开始一张张凭证仔细查看。

  几十本凭证,调查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一核实比对,终于找到了突破口。2013年下半年,中央专项拨款10万元改造村里教学点,解决20多个学生的上学难问题。但附属工程的经费和施工由村里承担。账面上工程决算金额为16.7万元,但是经过调查组实地查看,实际工程量并没有那么多。

  但是,当调查组找到“中标人”雷某了解情况时,雷某表示结账的金额与工程量相符无误。于是,调查组请来了县审计局对工程项目再次进行决算审计,审定结果为13.9万元。调查组还调阅了张某与雷某的银行转账记录,发现雷某在2015年1月31日得到该项目的第一笔资金10万元后,马上就把这10万元转给了张某。

  “当我们把银行转账记录摆在张某面前时,他无从抵赖,终于承认该工程实际承包人是他自己。通过教学点的工程,他获利了2.2万元。”调查组介绍。

  除了违规承包工程获利,张某还“张冠李戴”套取资金并从中获利。2015年底,上级部门为麻纳峪村争取到了扶贫道路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当时村里正在施工的蔡家峪路段,缺乏资金来源,张某就打起了这笔钱的主意,因为要支取这10万元必须要等工程完工,于是他便以另一个已完工的道路工程的名义,虚列开支报账,将这10万元套取出来,支付蔡家峪道路工程款和税费后,结余的2.7万元被他据为己有。

  本村的工程,张某个个都想着获取私利,除了违规承建、虚报套取,他还曾通过强制入股一个村里的安饮工程项目,获取6万元分红。“张某不像一个支书,更像一个包头。”调查组说。

  2019年11月,县纪委给予张某开除党籍处分,并收缴其违法所得。12月3日,县纪委对信访人进行回复、回访。另一名主要信访人王某在回复回访登记表上写到:“这是真正共产党的干部,本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本着实事求是,通过深入细致的辛勤工作,得出的正确结论。”12月17日,所街乡政府到麻纳峪村召开党员大会,通报张某的案情和处分决定。“现在的纪委办事真是公开透明,我们对这个处理结果非常满意。”与会人员纷纷表示。

  为护航脱贫攻坚,石门县纪委监委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整治力度,实行重点件挂牌督办、限期办结、片区合作等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查重处基层腐败问题,让基层涉纪信访举报总量明显下降。2020年1-5月,石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人,组织处理12人次,追缴资金52.8万元,退还群众资金5.3万元。(石门县纪委监委 邓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