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兴办产业的纪委扶贫工作队

“真是感谢县纪委工作队,不然咱们小城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县纪委工作队是咱们脱贫的依靠呀”……村民的声声感谢飘荡在一派脱贫致富新气象的小城村。
今年以来,临武县纪委监委扶贫工作队足迹踏遍驻点村小城村5个村民小组,建立起400余亩砂糖橘种植基地,积极发展旱鸭养殖业,探索贫困户与鑫兴特色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共帮助266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发展砂糖橘种植业,为村民谋幸福
这是个忙碌的季节,在小城村砂糖橘的种植基地里,村民们顶着烈日为刚栽下的砂糖橘幼苗浇水、松土、盖膜等管护。“现在我们主要的工作是陆续在山丘上种一些苗,计划今年扩大更多的种植面积。”小城村砂糖橘种植基地负责人说。
小城村引进了广州致友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种植砂糖橘产业400亩,公司的入驻,不仅能让村民们得到公司流转400亩荒山荒坡费用,还为村民提供了长期就近就业机会。
“我现在在这务工一天能挣80元,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收入”小城村村民罗高莲说。近年来,水东镇小城村积极向山要地,走绿色生态的“脱贫”路线,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户观看学种,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在小城村发展产业400余亩,全村有12名贫困户在基地种植砂糖橘,截至目前,贫困户均实现增收2000元。
打造鸭养殖产业链,为村民谋发展
在小城村的一片树林里,一道忙碌的身影出现在一个养殖棚子里。这里是小城为了脱贫养鸭搭建的鸭棚,贫困户袁和福每天都会来到棚子里喂养鸭子,检查它们的健康状况。
“小鸭刚孵化出来,需要添柴保持在30度左右,不然小鸭很难存活。”一边给鸭棚加温添柴一边介绍着“我现在在这养鸭厂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看着一只只扑着翅膀的雏鸭“嘎嘎嘎”地叫着,他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所说的鸭养殖厂是扶贫产业,主要从事商品鸭养殖、鸭苗孵化、养殖,该旱鸭养殖厂与临武舜华鸭业公司签订合同,鸭苗及饲料由舜华鸭业公司提供,现已投入生产。
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一条弯弯的小河,成群结队的鸭子在河水中嘎嘎地扑棱着翅膀。养鸭厂的工作人员拿出手机,把鸭子水中嬉戏的视频拍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收购商从朋友圈获悉鸭可以销售时,便会第一时间联系预订。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袁和福发展旱鸭规模养殖,并加入了村养殖合作社。通过辛勤养殖,养鸭厂逐渐走上了正轨,帮助4名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路。
推动“社+户”融合发展,为村民谋未来
“得昌,今年的气候这么好,可以多收些蜂蜜,到时家里日子就好过了。”“陶书记,你们工作队帮了我们家这么多,我信得过你们,我准备多加几个蜂箱。”随着合作社的引入,工作队队长陶学群带领队员们开始忙着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的养殖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工作队发现小城村阳光日照充足适合发展养殖业,但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下滑,市场疲软,导致养殖业经济效益低,村民脱贫致富更难。为此,工作队积极同村干部商讨发展路子,带领村民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融合发展模式,为群众提供技术、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降低群众投资风险。
“多亏了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搞宣传定方案,一步一步把产业和技术送到村民家里,大家都特别感激他!”小城村村支部书记袁苏中说,目前,已有6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入社贫困户人均增收近2000元。有了合作社,工作队又探索成立了精准扶贫先锋队,通过“纪检干部+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一帮一”“多帮一”方式,确保在脱贫攻坚战中户户有人扶、家家能脱贫。
如今,在工作队努力下,贫困户袁中纯养了4箱蜂蜜,种植了10亩临武柚。村民袁玉岭养了3只猪,22条狗,种植2亩玉米,1亩西瓜。村民袁国田种植了5亩桃树,28亩油茶林……(临武县纪委县监委 杨偲)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