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授“渔”记

“小龙,快拿把伞,一起去荷田看看!”7月8日上午,眼看着雨势越来越大,凤凰县竿子坪镇忙略村第一支书杨和平顾不上换鞋,直接淌着过膝的水向荷田奔去。
冒雨抗灾,拉起守护荷花鱼的大网子
凤凰县纪委监委所驻的竿子坪镇忙略村,群山环抱,耕地和人家集中在山谷地段,荷田就集中在山谷中央,一旦连绵大雨超出了排水极限,山上的雨水推高河谷的水位,养的鱼虾极易被冲走。自从去年5月村里发展了百亩莲藕鱼虾养殖产业以来,每逢连绵大雨他就坐立不安。
当天上午11时30分,来到荷田边的水井旁,井水合着山洪一道漫过硬化的生产道和田坎与荷田连城一片,大水已经漫过膝盖与荷田相连,低矮处田坎已被淹没连城汪洋一片,鱼儿翻出田坎汇入其中,杨和平看得眼里,愁在心里。
“鱼跑出田坎都没事,只要还在这圈铁丝网内,都是养鱼的范围。”顺着水流的方向往下走,村党支部书记韩胜发正带领一众村干和俊源专业种养合作社相关人员一道守护着最下方的一道铁丝网。
村民们有的用网兜、有的用竹竿、有的用双手清理冲下来的杂草,还有的抗来新铁丝网忙着加固防线,全力确保铁丝网既拦住鱼虾,又能确保不堵塞、不影响排水。
经历近4个小时的奋战,山上冲下来的杂草被清理干净。雨过天晴后,水流渐清,看着被拦在网内的鱼群,大家如释重负,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紧盯市场,填满城里人的菜篮子
风险这么大,为何还要养鱼虾?杨和平说,“我一开始也不支持村里做这些,就怕风险太大,做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泄气,但最终还是被他们的倔强感染了。”
忙略村的“忙略”二字,平日里大家都说成“忙碌”,不是大病大灾,谁都忙得闲不下来,哪有人愿意当“贫困户”。也正是村里人勤劳上进的性格,即使工作队多次帮村里人分析风险,敲警钟,大家就是不愿放弃这条致富路。
忙略村地处凤凰县的“北大门”,与湘西州府吉首市相邻,紧挨着乾州古城和湘西经开区。自从工作队入驻后,通村公路得到整修,不只是菜贩子、食品公司,市民开车自己进村休闲、采购土鸡、土鸭的都不在少数。
看着市场上外地进购的小龙虾、荷鱼、莲子、莲藕卖得火热,忙略人的致富神经受到了刺激,村委支两委带着村里的能人反复考察调研,找准了该村发展水产的优势:“市场上的小龙虾,多半养在污水里,泥腥味重,我们村里的水源以洞中山泉为主,水质洁净,能够确保鱼虾品质,养出清水虾,养鱼也是同样的道理。”
守住底线,确保不走样
万事开头难,“农民”转“渔民”,起初并不顺利。
虽然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争取到了硬化了田坎、修筑了水坝等项目,基础设施看似做得天衣无缝,但由于对水灾、防盗考虑不周全,第一批鱼儿不是被人趁着夜色捕走、就是涨大水冲走,因此加装了大量铁丝网和监控摄像头。
经过外出取经,小龙虾养殖技术趋于成熟,用不着专门出去销售,专门进村采购小龙虾的人踏破门槛,供不应求,莲藕鱼虾套养的优势得到体现,整个项目至少两年回本,单小龙虾一项却能快速产生收益,补贴莲藕种植和养鱼的开支。
但意外总令人防不胜防,年初,上游有群众没跟村里和合作社打招呼,就打除草剂,结果没控制好,污染了虾田,导致龙虾损失了数百斤。
由于进展艰辛,有人提议“搞变通”,先把上级的补贴资金报出来,再进一步发展。“我不同意,现在鱼也没养好、虾也损失不少,要验收,还不合格。”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杨和平对此坚决反对。眼见“变通”无望,合作社的几个负责人只好咬紧牙关,东拼西借渡过难关,总算在7月,“龙虾鱼儿肥满田、万点荷花绽乡间”时完成了验收。目前,受益的11户建档立卡群众,不仅不需要承担风险,而且收益稳定,目前已经全部脱贫。(凤凰县纪委监委 龙施雨)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