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手记】扶贫路上的“夫妻档”

“嫂子,又在忙活着给乡亲们剪头发啦!”
“是啊!刚好闲着,帮忙给村民理理发。”
7月17日,靖州县藕团乡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龙增有在下乡走访途中,遇见了康头村扶贫工作队长蔡靖安的妻子肖益民正在给村民理发,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嫂子。
驻村工作的后勤兵
“老乡,嫂子理发技术可以吧?还满意吗?”龙增有问道。
“特别好!你看大家都排队剪头发呢!而且还是免费的。”正在理发的村民十分满意。
“嫂子,你从哪学的手艺啊?头发理得这么好?”
“哪有什么手艺,平时给我爸爸和靖安剪多了,熟能生巧就会剪了。”原来肖益民有次在村部给丈夫剪头发时,村民路过发现她的手艺还不错,就问她能否帮忙剪一下,她很爽快地答应了。之后一传十十传百,找她理发的村民就越来越多了。
肖益民平时就在村里理理发、打扫卫生、做做饭。据蔡靖安回忆说,自从他2019年8月主动申请担任康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以后,妻子肖益民就跟他说想跟着一起下村,一方面可以照顾他,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扶贫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我希望扶贫工作队员下村回来时有个干净的地方办公休息,有碗热乎乎的饭菜。而且在哪都是生活,能为村里做一些事也好。你们就安心搞扶贫,家里的事包在我身上。”她就是这样说服蔡靖安的。于是他们两口子一起来到了藕团乡康头村。
产业发展的引路人
“多亏了蔡队长啊!忙前忙后帮我们销售农产品,2019年我们康头村销售黑老虎就增收了30余万元,参加合作社的每户贫困户可以增收6250元。”康头村高坡山农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龙景平说到。据悉,康头村参加合作社的村民43户172人,其中有贫困户32户128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发展好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蔡靖安积极推行“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和“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致富能手+贫困户”的模式开展产业扶贫,采取直接参与或入股分红等帮扶方式,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巩固脱贫成效。
扶贫政策的宣传者
“他们夫妇俩他不是在走访贫困户,就是在走访贫困户的路上。”村民们一提起这对夫妻档都会竖起大拇指,在康头村,夫妻二人就是村里扶贫政策的“宣传队”,他们走村入户,在田间、在地头、在广场、在院落,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奔波的脚印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土地上。
蔡靖安夫妇通过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开展面对面宣传,通过与农户拉家常、询问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对产业、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扶贫政策进行重点解读,面对面解答群众关于扶贫政策的疑问,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勤劳致富、创业致富、自强自立的意识,增强他们对发展产业的信心。如,2019年就落实医疗救助2人次;按需求完成了6户B级房屋修缮。
“我们做的工作是千千万万驻村干部都在做的事,看着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我就很满足。能和我的妻子一起为扶贫事业作出贡献,这种一起奋斗的感觉,我深感幸福!”蔡靖安说道。(靖州县纪委监委 唐宁娜 储紫瑶)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