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扶贫路上】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编辑:王城长 发表时间:2020-09-03 10:24 来源:三湘风纪网

  “八竿子打不着”,常用来比喻关关系疏远得不沾边,或根本没有关系。然而,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帮扶干部——芷江县纪委监委结对帮扶干部涂启刚,却成了贫困户的亲戚……自2016年6月与楠木坪镇联合村何家组龙宪元、龙宪松、杨仁忠、杨志荣等4户贫困户结对以来,涂启刚用真心扶贫,用真情交心,用真爱助人。短短几年,通过努力,涂启刚将他结对的贫困户推上了脱贫路和致富路。

  一把“金钥匙”开启脱贫路

  楠木坪镇联合村自然条件差,农业产出少,村民普遍困难。龙宪元、龙宪松、杨仁忠、杨志荣4家,因各种原因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

  精准施策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2016年,涂启刚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产业发展计划,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优质稻谷、柑桔、牲猪、鸭等种养业。年近70岁的杨仁忠,全家6口人,只有儿子和儿媳是劳动力,家境一直很困难。当了解到杨仁忠养鸭很在行,涂启刚动员他养鸭,并承诺负责买鸭苗和卖鸭等事宜。当年9月,涂启刚就自掏腰包买鸭苗50只送到杨仁忠家里。由于养鸭技术好,最终成活47只,除去成本赚了1500多元。尝到甜头的杨仁忠,他养鸭的数量逐年多起来,去年养了150只,今年养了200只。

  除此之外,涂启刚还多方面为杨仁忠开拓增收渠道。杨仁忠有块10余亩的柑桔地,因缺技术和灌溉设施等,多年来,柑桔个儿小,卖不起价钱。了解情况后,涂启刚到县农业局请了一位农艺师对杨仁忠进行指导,同时,涂启刚还联系县水利局为杨仁忠争取到了200多米长引水管的无偿援助,其柑桔园干旱时节灌溉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当年,杨仁忠的柑桔喜获丰收,销售金额达到2.8万元,净赚1.8万元,加上养鸭收入和打工收入,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一台“助推器”帮解为难事

  甘当“保姆”是奔向小康的“助推器”。对于山地贫瘠的山区,发展产业增产增收难度很大。于是,涂启刚动员并鼓励贫困户外出打工创收。2016年刚开展结对帮扶时,龙宪松的儿子和女儿,杨仁忠的儿子和儿媳,杨志荣本人及其女儿,大多都窝在家里种田。了解此情况后,涂启刚挨家挨户给他们细细算账,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大胆走出家门。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涂启刚承诺给贫困户当好“保姆”。经过涂启刚的劝导,龙宪松的儿子龙亚鹏、女儿龙凤梅,杨仁忠的儿子杨志福、儿媳李琼,杨志荣本人及其女儿杨水清等,先后踏上了去广东、上海、浙江、贵州等地打工的征途。

  杨志荣和他女儿杨水清都去了省外,家里只留下多病的妻子江九英和刚满周岁的小外孙。2018年9月的一天下午,江九英的肺气肿病复发,情况紧急之下,杨水清想到了帮扶干部涂启刚。接到电话后,涂启刚赶快向朋友借了台小车,第一时间将江九英及其外孙送到县红十字医院。由于病情严重,涂启刚帮江九英办理住院手续,还陪她做各种检查。

  屋漏偏遭连夜雨。2018年3月,在广东佛山打工的杨志荣,在铺铁轨工作期间,左脚大脚趾不慎被枕木砸断。得知包工头拒付医疗费和误工费,涂启刚决定帮他讨回公道。最后,通过与对方反复沟通与衔接,包工头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最终支付了杨志荣医疗费、误工费共计3.5万元。

  一盒“粘合剂”心连你我他

  无私付出是拉近感情的“粘合剂”。龙宪元是个40多岁的单身汉,跟87岁的母亲一起过生活。加上智力障碍,龙宪元既搞不了生产,也不能外出打工挣钱。涂启刚帮他争取到的特惠岗全年1万元的工资,只能帮他娘俩解决吃饭和穿衣问题。去年,涂启刚将自己一台七成新的电冰箱送给了龙宪元。不久,他又联系村里帮他解决了一台崭新的液晶彩电。

  去年2月,贫困户龙宪松妻子吴九英的弟媳得了尿毒症,动手术需要20万元。为了帮弟媳治疗,吴九英到处筹钱。得知此事后,涂启刚主动拿出1.5万元借给她救急。2019年3月18日,是龙宪松儿子龙亚鹏大喜的日子。按照习俗,去女方家接亲的应是新郎的本家。但是,龙宪松和妻子执意请涂启刚来当这个接亲客,他说:“涂干部虽然跟我们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但没有哪个家庭和亲戚像他这样关心我,他就是我的‘亲兄弟’。”

  涂启刚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但贫困户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他的心。正是因为涂启刚的这种品格和执着,让他这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变成了贫困户最亲近的人。(芷江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 邓复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