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路宽心更宽 青山变金山

峰峦叠嶂,碧空如镜。漫步在蓝山县汇源瑶族乡湘源村宽敞的水泥路上,除了可以呼吸沁人心脾的拂面山风,还能不时看到满载货物的卡车和洋溢在村民脸上的微笑……
“以前路没这么好,山里的竹子很难运出去。现在路修宽了,这片我前年种的竹林马上就可以高价卖出去了。”指着不远处的竹山,村民戴军庭满心欢喜。
“看到屋,走到哭。”湘源村地处县城西南山区,距离县城26公里,距乡政府驻地2.6公里,是全乡唯一一班客车的起始点。该村群山环抱,不少村民至今仍然以种竹谋生。
由于竹木外运的乡道临山而建,有近300道弯道,每到冬季就会因路面结冰而无法通车。无奈之下,湘源村村民只能转而依靠通往邻县不足5公里的狭窄村道进行运输,时间一长,村道就变得又窄又破,通行极不方便。
“通村道路要马上扩宽。”去年4月,到湘源村开展村项目建设督查的乡纪委书记何明霞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说出了很多村民的心里话。“每次开村民大会,都有村民提出要将道路维修扩宽,但是我们村道临山而建,还有一段道路临山又临河,扩宽难度很大,资金需求也很大。” 湘源村支部书记胡满清没有信心。“村道扩宽对村里的发展至关重要,资金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何明霞给村民打气说。最终,绝大多数村民投了赞成票。
在何明霞的倡议下,由乡纪委、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干部组成的村道扩建工作队当天就成立了。经过多次到县里沟通汇报,村道维修拓宽的事情得到了县扶贫办、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的项目支持。
“不行,我不同意,不能占用我的地。”修路开工的第一天,贫困户戴云清往路中间一站,不许施工。原来,道路扩宽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路边村民的一些山岭土地。虽然施工前大多数村民都同意无偿提供土地,但也有极少数村民没那么“大方”,而贫困户戴云清就是其中一户。
“这路如果不扩宽,大家的竹子就很难运出去卖,不能因小失大!”“我们村山青水秀,如果道路宽敞了发展的路子更广。”经过何明霞多次上门摆事实、讲道理,戴云清很快改变了认识,并且自愿当起了施工“调解员”,很快4.6公里的村道路基扩建顺利完成。
“以前我们卖竹子和木材运费就要了一半,别人嫌远嫌太弯还不愿意来买,如今道路扩宽了,我家的竹子和木材往宁远这边销售,弯道少了路程也短了,赚的钱也多了。”
“可不是,现在不是提倡乡村旅游吗,我们村这么美,空气这么好,城里的人都喜欢来呢。”看着盼了很久的通村路扩宽了,村民戴德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等竹林里养的2000只土鸡都卖出去,今年至少可以增收5万元,好日子在后头呢。”(蓝山县纪委监委 李炜 )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