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手记】老吴的“大项目”有救了

“以前,我们安福街道芭蕉社区两汊组的农机难进,产品难出,机械化生产是‘口号空转’,现在终于能满足老百姓生产需要了。”听着两汊组贫困户祝付枝的感概,让我想起8月份芭蕉社区老吴找我的那件“揪心事”。
8月份的一天,我刚进办公室,就瞧着我办公桌的一份文件,我拿起一看是《安福街道芭蕉社区两汊组机耕道整修工程方案》,我寻思着,芭蕉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景银这个“急性子”老头,上周才和我谈起这件事,今天就拿出方案来了,又是从哪个部门争取到了修路款?
半晌,我拨通了老吴的电话,“老吴,这个方案我看了,有几个地方过不了关,一是机耕桥的高度低了,设计有些欠考虑,在降水量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稳固和泄洪没有计算;二是机耕道路面硬化层太薄了,农机车和普通车辆不同,机身比较重,通行怕有安全隐患;三是全部修沥青路成本较高,超出了项目资金的预算范畴……”
还没等我话说完,电话那头老吴急忙说到:“陈书记,这个方案是我们社区‘两委’共同研究后确定的。现在的两汊组机耕道整修不能拖了,大家快要收割了,到现在收割机械还开不进来!还请陈书记优先通融一下,先提交街道监督小组审批,争取早日开工,让这一民生工程尽早‘上岸’,是不是我态度不好?现在我马上来向您当面汇报!”说罢,老吴就挂断了电话。
看着火急火燎赶过来的老吴,我先请他坐下。等他情绪镇定后,我解释说,“这方案要慎重讨论一下,芭蕉社区是我们安福街道唯一的一个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脱贫压力大,对待这件事可马虎不得,要对群众和组织负责。”
“两汊组机耕道一直没整修,因为这个事,村民每年都来社区上访,看着别的组都是农机在田里跑得欢,而我们组里机械却开不进来。哎,没想到先在你纪委陈书记这里‘卡壳了’,算了,不修了!”老吴大手一辉,准备起身离开……
见状,我连忙上前按住了刚要起身的老吴,“先不要急,这事不可能不办,而且还要办得漂漂亮亮的,保证农用机车进得去,产品出得来。” 当天下午,我带着街道农业站、水利站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到了两汊组,实地考察当地机耕道整修和架桥的条件。通过调查,技术人员很快就给出了建议:“农机车都是大轮胎,行驶田间道路不需要太平整,只要将路面碎石铺厚一点,就能保证载重;至于机耕桥要确保安全,必须安装双排涵管,才能保证泄洪防洪……”
老吴听完,一拍脑袋说道:“这个办法好,当初我怎么没想到?看来错怪陈书记了。我们马上回去按照这个建议重新修改方案!”第二天,“急性子”老吴带着修改好的方案,再次找到我。这次没等他开口,我就将变更后的工程方案提交街道监督小组,列为审核监督会议的首个议程。项目监督小组仔细审核后认为:机耕道功能项目实施要求合理,建设资金成本、技术参数符合要求,工程开支也由原来的8.2万元,压缩到6.2万元,节省2万元。项目定下后,看着老吴长舒了一口气,我打趣道:“你这口气可松不得,项目的招投标与监督管理,你都要全程参与,牢牢紧盯,来不得半点马虎。”老吴信心满满地回答说:“保证完成任务。”经过街道、社区干部与施工人员1个多月连续作战,一条1.6公里的机耕道、一座4米的机耕桥,坐立在两汊组乡间田野,静静地诉说着新农村建设中不平凡的监督故事……(临澧县安福街道纪委 陈国华)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