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廉洁故事

日前,长沙县廉洁微宣讲决赛暨全县巡讲启动式举行,10名宣讲员围绕“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廉洁故事”主题,结合各自岗位实际,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情讲述了革命先辈的勤廉事迹,为广大党员干部送上了一场廉洁文化“大餐”。
“十块大洋对熊瑾玎来说,不仅是女儿的救命钱,更是国家救亡图存的革命本钱;不仅是价值的尺度,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初心的坚守。”来自长沙县委党校的郭双喜,以《姓“公”的十块大洋》为题,讲述了长沙县人熊瑾玎公私分明、一心为公的故事——熊瑾玎被誉为“红色管家”,参与创办《新华日报》,并广辟财源,为党筹措了大量经费,却两袖清风,一生清贫。但就是这样一个手中掌握着大量资金的“老板”,当他的女儿病危时却拿不出10块大洋诊治费,以致孩子不治而亡。
“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来自黄兴纪念馆的彭烨,以《七两黄金见初心》为题,讲述了长沙县人许光达拒金不受的故事。1935年,许光达在苏联学习期间,被党组织派往新疆调解盛世才和马仲英之间的矛盾。当时,在苏联的马仲英为了感谢许光达,赠送他七两黄金作为其回国路费。许光达极力推辞未果,便将黄金全数上交给共产国际经济管理委员会,请求将黄金转交中国的救济会。
长沙县是一块红色的热土,近代以来,这里涌现了陈树湘、杨开慧、杨立三、田汉、徐特立、李维汉、许光达、熊瑾玎等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该县纪委监委在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中注重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通过微宣讲活动,着力推进红色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据了解,下一步,长沙县将在两个月内组织全县各单位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廉洁故事”巡回宣讲活动,将红色廉政教育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实现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全覆盖,持续巩固和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长沙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