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一线】神志不清的九旬老人承包了工程?

前不久,我下乡参加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在查阅某村财务票据时,一份2018年底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报账附件引起了我的注意。“组长,怎么这项工程的承包人身份证复印件上的姓名与工程合同上的签名不一样?”
“咦,怪事哦,自己的名字也写错么?”组长仔细查看了一下项目合同报账单,证实施工方的身份证复印件上的姓名是“李某京”,而工程承包合同的签名却是“李某金”。
“承包商‘李某金’会不会就是那个身份证上的本人‘李某京’呢?”带着疑问,我拿这张身份证再次认真查看。发现了身份证复印件上显示该“李某京”出生于1931年4月,已经年近9旬了。
“我觉得其中有猫腻!”我急切地对组长说。
“怎么这么肯定?农村里有时候经常把‘京’字写成‘金’字,以图个吉利。”组长像往常一样,似乎想听我进一步分析。
“您不觉得蹊跷么,这个‘李某京’已经接近90岁了。怎么会承包这个工程项目?如果是彼‘李某京’承包的,为什么会用此‘李某京’的身份证复印件报账?”我直接了当地说。
“一字之差背后有大问题,很有可能涉嫌虚列项目套取资金。”组长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眼神。
随即,巡察组决定到现场实地调查,然后再按程序办理。
“同志,耽搁一下,请问你村有个叫‘李某金’的人?”第二天,组长与我来到该村村口,拦到一个年轻人问道。
“我不晓得,有好多岁数了?”他主动地帮我找到附近一个60多岁老人,说村里老人家应该清楚些。
“没听过李某金,我们村倒是有个叫“李某京”的老人家,他八九十岁了,早几年就糊里糊涂不正常了,找他做什么事?”这个老人似乎对李某京个人情况比较清楚。
“李某京平常做什么事,能经常看见他不?”组长有意地问。
“蛮多年前就神志不清了,有时候出来就找不到屋回去,他有个儿子在自来水厂上班,找他儿子问哈情况就晓得了。”老人热心地告诉我们。
随后,我们找来了村支部书记,他带我们去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现场进行了查看。
接着我们又对村主任徐某、该工程项目实际承包人李某林等人分别进行谈话了解。
经过一番查证,原来,2018年末,村主任徐某与自来水厂工作人员李某林合谋套取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专项资金。为掩人耳目,徐某以村委会名义与李某林签订虚假施工合同,合同上李某林以其父亲李某京名义签定建设合同、资金支付申请书等材料进行申报。后来,李某林将2017年已经建设好的挡土墙护坡用水泥浆进行立体粉刷,然后再作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行申报。不久,3万余元项目资金打到了李某京的存折上,李某林取出后分了3000余元给徐某。
在弄清问题来龙去脉后,我们将此事作为问题线索按程序移交给了县纪委监委。(道县县委巡察办 邓玉芹)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