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扶贫路上】办法总比困难多

编辑:李清海 发表时间:2020-12-30 08:53 来源:三湘风纪网

  “陈书记,快到我的新屋里来歇下。”跟我打招呼的是大盛镇杨家村12组的莫大妈,看着她满脸的笑容,我的思绪不禁倒回到初识她的那一刻。

  今年7月,按照脱贫攻坚问题清零督查行动的安排,我来到杨家村走访,一段田埂路后,过了竹林便是莫大妈家。此时正值周末,日头还没上来,莫大妈正在屋外给孙女梳头。

  “房子快塌了没钱修,两个孩子没有娘,我年纪大管不了了……”谈到家里的情况,莫大妈满脸愁容。

  莫大妈跟儿子一家相依为命,因为住在山区,她全家靠儿子赶马拉件为生,然而,自从通村通组公路修好后,她儿子便没有了活计。更不幸地是,莫大妈儿媳因患有精神疾病,意外出走失踪。

  不幸的遭遇今人扼腕,我暗暗思忖这个家庭的出路。两个孙子都在义务教育阶段,只要落实好教育扶贫政策,上学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要解决经济难题。没有收入,不仅房子修不成,以后的生活也没有保障,还有可能随时返贫。

  就莫大妈家如何稳固脱贫问题,我和驻村扶贫队、村干部交流了想法。在扶贫工作队员的鼓励下,莫大妈的儿子重新振作,进入村里的竹木加工厂打工,每月有固定工资。

  “老房子是全木结构,有五六十年历史,漏水严重,墙体都倾斜了,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不能再住。”扶贫队员曾多次与莫大妈家商谈房子改建事宜,但她儿子一直以资金不足为由,只同意修缮。

  “就算有钱也修不了,山高路远,哪有人愿意承建,更何况我们家缺劳力。”几次交谈下来,莫大妈的儿子说出了他的顾虑。

  的确,建房是“大工程”。对于莫大妈这样的贫困家庭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能不能组建一支工匠服务队,为没有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义务出工,或者提供低薪服务!”我灵光一闪。

  想一想,不如干一干。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我们号召全镇从事基建的从业人员成立志愿服务队。很快得到响应,一支由55名党员组成的石匠、砌筑匠等工匠服务队成立了。

  我把用工需求在工匠队里一发布,没几天,一支建房队伍组建完成。工匠们考虑到莫大妈家的特殊情况,决定先修房解决燃眉之急,等其资金充裕时再补交材料费、工时费。拍照建档、实地测量、规划设计……仅一个月,新房就建好了。

  搬进新房的那天,莫大妈的孙子、孙女在为选哪间房叽叽喳喳,莫大妈高兴地说:“我今年79岁了,还能儿孙三代住上新房,托政府的福!托你们的福!”如今,挡在莫大妈一家“安居梦”“脱贫梦”前的“拦路虎”被拿下。他们笑逐颜开、燃起生活的激情,日子越过越红火。

  若问决窍是什么?“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不是终点,直面群众的难题,找到解决方法,促进好政策落实落地,更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东安县纪委监委 唐银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