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津市:联合监督破除“双零”现象

编辑:王城长 发表时间:2021-04-06 08:28 来源:三湘风纪网

  “对刘某违规换发出生证明问题,建议提请市卫健局党委责成市妇幼保健院按规定处理。”3月20日,常德市津市市纪委监委驻市卫健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朱传铌与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对该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刘某失职问题进行会商时,提出处理建议。

  该问题线索系津市市1名纪委常委带队,统筹党风政风监督室、驻市卫健局纪检监察组和三洲驿街道纪工委在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时发现的。随后,刘某被津市市妇幼保健院给予警告处理,扣除当月绩效工资,并在全院通报批评。

  长期以来,县域圈子小,熟人多,纪检监察组织监督力量分散,单位专项治理自清自查零报告、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检查零发现“双零”现象长期困扰基层。

  去年5月来,该市纪委监委创新“1+3”联合监督机制,由1名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牵头,统筹分管联系的室(部)、派驻纪检监察组和镇(街道、高新区)纪(工)委3方力量,组建5个联合监督片组,重点围绕主体责任落实、专项治理推进、巡视巡察整改等三大类六子项任务,相继开展作风建设“五个一”、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等“零报告”问题监督检查近百次,有效破除了“双零”现象,提升了监督质效。

  “说实话,以前纪检监察组单独开展监督检查,受困于监督力量薄弱、熟人说情打招呼等问题,‘零发现’一度是家常便饭。”谈及联合监督机制带来的新变化,津市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杨菲深有感触,“自2020年‘1+3’联合监督机制建立以来,我们组通过联合监督发现问题数同比增长200%,移送线索数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监督力量的加强,倒逼了主体责任的落实。一位被该市纪委书记约谈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单位在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农村基础设施专项治理中自清自查‘零报告’,但市纪委监委核查却发现数个问题,的确是单位主体责任没落实,我的第一责任也不到位。自被约谈来,本单位自主自觉开展监督检查8次,发现问题5个,整改到位问题5个。”

  据悉,截至目前,该市5个“1+3”联合监督片组明确57家市直单位主体责任监督重点114个,发现扶贫、城市社区腐败等领域问题400余个,约谈8家“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零报告”的镇(街道)开展入村(社区)监督检查,立案1件1人,政务处分1人。“2021年,我们将以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审慎稳妥推进‘1+3’联合监督,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监督短板弱项,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把精细精准监督贯穿始终。”津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佘斌表示。(津市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