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振兴路上】驶向乡村的“爱心驿站”

编辑:王城长 发表时间:2021-06-04 10:58 来源:三湘风纪网

  “徐老倌子,这下可好了,现在都服务上门了,以后你就不用拄着拐棍去村里交费办事了。”6月1日,临澧县纪委监委驻村帮扶人员一行,来到联系帮护点村---望城街道桂花村、文塘社区开展抛荒复垦及脱贫后续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督促检查时,听见70多岁的王婶对徐尊来老汉这样说道。

  “徐尊来今年79岁,家有6口人,以前是我们望城街道桂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个家庭情况比较特殊,6口人中有3个智障,2个孙辈上小学,全家只有女婿一个劳动力,实行政策兜底后,3人纳入低保。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开展家禽养殖、进城务工等,去年已经脱贫摘帽。”一旁随同检查的望城街道桂花村党支部书记徐敏这样介绍。

  “搭帮党的好政策,现在脱贫户有了生活保障,住得安稳,生病住院也有政策优惠,就是留守村里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生活缴费办事有些不方便,徐老汉腿脚不灵便,到村里来回跑一趟要将近2个小时”。

  “村里有的老年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文化低,不会使用智能缴费,只有‘干着急’。”检查走访中,部分群众这样向检查督导人员如是反映。

  “这是我们在走访中听到的群众最底层、最真实、最现实的声音,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要选准‘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口’,紧扣群众的‘难点、赌点’,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在现场,县纪委监委带队检查的帮扶干部与村支委一同商量。

  经过仔细研究,驻村干部与支村委决定,成立一个流动的“便民服务队”,由一名支村委成员、一名村监事会成员、一名村党建联络员、一名驻村干部4人组成服务队,开着一辆四轮电动“大篷车”,从3月份开始,每半个月一次,定期开往农家门口,对“老年人、残疾人、军烈属、留守儿童”等四类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缴费、办领证照、留守儿童关爱及其脱贫后续政策落实。

  据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便民服务队已经为群众上门服务140多件次,办理证照20件次,为8名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教育,提供学习、行为、思想引导,为6户脱贫户落实后续扶持政策。3个多月时间以来,这个基层便民服务队,已经成为了群众心目中的“爱心驿站”。

  “每到月半、月底,我们都能够准时听到服务队电动车的喇叭声,队员的贴心服务,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感到很亲切。”村里老年人这样评价。“希望开往乡村的便民服务‘大篷车’能够长久坚守,能够成为常驻乡村的流动‘爱心驿站’,成为驶向‘春天的列车’,在乡村振兴中书写‘为民办实事’的满意一笔”。临澧县纪委监委负责人如是展望。(临澧县纪委监委 章剑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