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四措并举强化“一把手”监督

近年来,津市市纪委监委把破解对“一把手”监督的难题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持续进行探索和实践,四措并举推动“一把手”监督制度化常态化。
清单化管理压实责任。以常德市党风廉政建设“三张清单”为指导,出台《津市市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任务手册》,将主体责任进一步分解细化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党办、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武装、巡察八大类共计106项清单任务,其中明确党政“一把手”牵头落实37项任务,使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更具“靶向”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以清单化管理拧紧“一把手”责任链条,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定期开展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20余次,“一旬一专题”评价责任落实,11名干部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受到问责处理。
谈心谈话提醒责任。津市市纪委监委将谈心谈话工作与各级重大决策部署精神落实相结合,每开展一项重点工作,就组织一次专题提醒谈话。专题提醒谈话按照两个层级开展,即镇(街)纪(工)委书记、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与单位“一把手”谈,“一把手”与领导班子成员及普通干部谈。“一把手”既是“被谈人”也是“主谈人”,绷紧了“一把手”纪律防线。今年以来,津市组织严明换届纪律、遏制“吃喝风”等专题提醒谈话10余次,津市市纪委书记对21名新任“一把手”开展任前廉政谈话,严明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落实保驾护航。
“零报告”核查倒逼责任。津市市纪委监委针对专项治理自清自查“零报告”现象,由纪委书记订立“规矩”,即凡“零报告”单位,“一把手”必须向他本人作出书面说明,报告工作情况,并作出“确已履责”承诺,再由专治办开展倒查,对应发现问题而未发现问题、瞒报虚报假报的,从重处理、上诉追责,以此倒逼“一把手”履职尽责。订立“规矩”以来,津市共开展“零报告”核查10余次,发现并处理问题40余个,立案3件3人,津市市纪委书记约谈8家单位“一把手”,传递了“不履责就要被问责”的鲜明导向。
政治“画像”评价责任。津市市纪委监委出台《开展政治“画像”监督实施方案(试行)》,细化政治监督内容,构建“四大方面十个子项”评价指标,对基层党组织及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政治表现予以评价,突出对“一把手”的政治监督。截至目前,已对镇街、“四大办”在内21家单位开展政治“画像”四轮,列出300余个问题形成“政治体检单”。提请津市市委书记、纪委书记“二对一”提醒谈话17家单位“一把手”,当面反馈问题,要求压实整改任务、“对症下药”,通过立行立改、限期整改、长期整改等方式对问题进行逐一“治疗”,把问题整改作为工作落脚点,提升被“画像”单位的政治“健康指数”。(津市市纪委监委 刘紫娟)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