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一线】重新“开张”的保河堤法庭

“还是家门口的法庭方便,回去了要把法庭重新‘开业’的消息告诉亲戚朋友。”说这话的是毛里湖镇澧赋村村民雷某。6月11日,津市市人民法院保河堤法庭正式恢复办公当天,雷某便拿着民事诉状急匆匆赶了过来。
“去年6月,我在镇上搞装修……”一来到法庭,雷某就向在场人员说起了自己的遭遇,边说边将诉状递给了审判团队负责人王勤(化名)。王勤在认真倾听雷某的诉求,仔细审查立案材料后,高效又专业地完成了保河堤法庭恢复办公以来第一起案件立案。去年11月,津市市委第二巡察组正式进驻市人民法院,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巡察。保河堤法庭能够重新“开张”也是得益于这次巡察。
“市人民法院和新洲镇法庭门口的巡察公告和举报箱已经按要求张贴和悬挂了,但是保河堤法庭已经关停半年多了,没办法张贴巡察公告和悬挂举报箱了。”巡察进驻动员会议召开后,巡察组联络员路京湘在与市人民法院对接巡察公告和举报箱相关事宜时,发现了这个新情况,并在第一次组务会上将该问题进行了汇报。
“乡镇法庭作为县级人民法院派出机构和对外重要窗口,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现在法庭关停了,群众申诉、维权都不方便了,群众会满意吗?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第二巡察组副组长何进严肃地说道。
巡察组了解到,2014年,保河堤法庭完成了标准法庭建设,2015年正式开始办公,管辖有毛里湖镇、药山镇等5万余名群众的各类民事纠纷的审判、执行工作。保河堤法庭走出过“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打造过“三无三不”法庭,年均审执结案件超250件。但因司法体制改革,员额法官不足,在2020年5月被迫关停。
12月17日,市委第二巡察组开展延伸了解,来到了保河堤法庭。“这么好的办公大楼,就这样闲置在这里实在是可惜。”走进大门,看着法庭大楼,巡察组干部不由得发出感慨。
“是的啊,以前我们老百姓有什么事,都还可以找这里咨询,帮忙解决不少烦心事呢。”附近群众老刘走上前来,对巡察组说,“这里关停以后,遇到什么事还要去新洲镇,太不方便了。你们是这里的干部吗?什么时候这里能重新开门啊?”
“新洲镇法庭离保河堤法庭有20多公里,群众办事确实不便。巡察不就是发现和推动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嘛,既然群众有呼声,我们一定要管。”何进暗下决心。
今年2月,市委第二巡察组向市人民法院反馈了该问题,要求市人民法院党组尽快恢复保河堤法庭正常办公。收到问题反馈后,市人民法院党组立即着手整改。在向上级层报相关手续后,于今年3月向省高级人民法院呈报候补员额法官对象,最终配齐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法警的法庭审判团队。6月11日,关停历时1年零1个月的保河堤法庭正式恢复办公,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巡察巡察,既要巡问题,更要察民情,替群众解难题,为人民办实事,这既是巡察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巡察的意义所在。”津市市委巡察办主任钟智说。(津市市委巡察办 沈冰 余慧)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