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赫山区:拉一把,让“掉队”干部跟上来

编辑:王城长 发表时间:2021-09-16 09:00 来源:三湘风纪网

  “干了一辈子工作,临退休却受了处分,感觉很委屈,还有点怨气,遇到同事都不敢打招呼。通过区纪委多次回访谈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细致认真,主动担当。”在益阳市赫山区纪委监委回访教育的过程中,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潘某华道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为加强对受处分人员的教育引导和关心激励,切实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赫山区纪委监委坚持全方位“把脉”、多维度“会诊”、跟进式“复诊”,做实做细受处分人员的回访教育工作。

  全方位“把脉”,精准定位“病灶”。“你感到委屈的原因是什么?”“调整工作岗位后,是否适应?”这是回访人员在和受处分人员面对面沟通,正面了解其思想动态、情绪变化等,开展回访教育工作。近年来,赫山区纪委监委把回访教育确定为一项常规工作,制定了《益阳市赫山区纪检监察机关对受处分人回访教育工作办法(试行)》,按照统筹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各级党委主动发挥主体作用,区纪委监委负责组织实施,构建受处分人所在党委(组)、乡镇(街道)纪(工)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织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同向发力、协同配合的联动格局。回访围绕受处分人认错改错和工作生活情况进行,结合其受处分前后的心理变化、现实表现等情况,以及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对其的评价和反映,全方位把脉,精准查找“病灶”,为制定个性化回访教育方案做好功课。

  多部门“会诊”,开出专属“处方”。回访教育的基础是通过回访掌握情况,终极目的是教育挽救干部。梳理、辨析受处分人员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及各种异常情况后,进行联合“会诊”,找出“病灶”,再开出个性化帮教的专属“处方”,明确一名领导及一名帮教责任人,和受处分对象建立帮扶关系,具体负责后续回访帮教工作,确保回访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某镇纪委书记祝某工作肯干,在干部群众中的口碑较好,但2020年12月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后,一度情绪低落,感觉抬不起头。回访小组根据前期了解到的情况,为其开出一份解“心结”、卸“包袱”、唤“初心”的专属“处方”。在回访小组一次次的暖心帮助下,祝某放下了包袱,也解开了心结,重拾信心再出发,在今年的换届选举、社保“回头看”、新冠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等工作中,既当监督员又当战斗员,加班加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其负责片区的各项工作质量和进度在其所在乡镇排名靠前。

  跟进式“复诊”,确保对象“痊愈”。根据《益阳市赫山区纪检监察机关对受处分人回访教育工作办法(试行)》的指引,对受处分人员分级分类,科级干部由区纪委监委统筹,邀请班子成员参加回访;其他干部由各乡镇(街道)、各派驻纪检监察组配合驻在单位党委(组)进行回访教育,确保每一位在职在岗的受处分人得到回访,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即使受了处分,组织对他们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刘某福受处分后,周宏波经常找其谈心,以同志加兄长的身份帮其答疑解惑、深挖违纪的思想根源,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在看到其符合区委组织部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条件时,鼓励其丢掉包袱大胆报考。鉴于其表现优秀,结合回访教育结果,岳家桥镇党委向有关部门推荐可合理使用。“处分干部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罚,而在于教育挽救。加强回访教育,就是要唤起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据悉,开展回访教育工作以来,区纪委监委共对57人进行了回访教育,其中科级干部10人,乡镇、区直机关单位普通党员干部26人,村(社区)党员21人。(赫山区纪委监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