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手记】封控区的“24小时在线客服”

“红枣2斤、小米1斤、中药单子……”3月27日凌晨两点,总算把部分居民明天需要的“个性化”物资清单整理好了,这是我在封控区的第七天。
3月21日,街道辖区出现1例确诊病例,五一大道351号全院成为封控区。疫情给封控区居民们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却给我们的工作按下“快进键”。做好封控区的生活保障和疫情防控,成为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3000余人的一日三餐,每次送餐时间至少需1个半小时左右,每名工作人员需来回跑上4趟,人手严重不足。我和139名街道社区的同事响应号召入驻封控区开展工作。
“个性化”清单服务
进入封控区的第一天,我和队友们就开启了“24小时在线客服”的模式。因社区老年人较多且身体不便,于是我们针对部分居民进行了“个性化”服务。
“我和我老伴今年都80多了,下楼买菜挺不方便,平时都是让店里的人送进来,现在这怎么办呢。”“我胃不太好,每天需要煮点粥,这隔离期间又出不去。”针对这些特殊群体,我们进行了“一对十”的服务,由一个工作人员对接十户特殊群体,如年迈的老人、待产的孕妇等等。每天晚上8点,工作人员把各自负责的特殊人群需求汇总到我这里,我再进行分类整理并核对,确保次日需要的物资不出差错。
约定“特殊”暗号
“书记,今天给4楼嗲嗲送饭的时候,我和他们约定好了一个特殊暗号。”文艺新村社区纪检专干徐铭兴奋地对我说。在此之前,4楼一户嗲嗲提出如果晚餐没有粥就不用送了,他们自己熬粥喝。但是每天的套餐是不固定的,当天才能确定。嗲嗲打电话听得不太清,也不知道发微信,如何让嗲嗲提前知道晚上要不要煮粥呢?徐铭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哦?是什么暗号?”看着徐铭高兴的样子,一定是想到了好办法。
“如果晚上送的是含粥的套餐,中午送餐时我就给嗲嗲餐盒里放上新鲜水果,他们中午一看有水果,就知道晚上不用煮粥了。”就这样不需要微信、电话,一个特殊的约定暗号让老人在家隔离安心,我们也就放心了。
妈妈是“超人”
这天下午刚忙完,东广济桥社区纪检专干陈镜伊跑过来对我说:“书记,我儿子今天写了一篇作文,叫妈妈是超人,被老师作为范文朗读……”看着她脸上藏不住的骄傲,疲惫也仿佛减轻了许多,我想此刻这位“24小时在线客服”又是动力满满了。前些天陈镜伊主动参与到封控区的疫情防控中来,我问她你儿子支持不?她儿子不太喜欢口头表达,只是一直要妈妈注意安全。后来,她听儿子老师电话里说,儿子知道自己在封控区工作后,觉得妈妈很伟大,在他心里,妈妈是超人,并将心里想说的话全部用文字表述出来了。孩子的理解让身在封控区的我们心里有些酸酸的,但更多的是温暖。
在封控区内外,我无数次看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医护人员不眠不休、公安民警昼夜值守、社区网格员随叫随到、志愿者爱心接力。是啊,疫情面前,总要有一群“超人”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端,并非他们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因为有着无数同行者,因为身后有着全区上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共同构筑起坚强的防控屏障。“告诉孩子,‘超人’们一定可以战胜新冠病毒!”(芙蓉区文艺路街道纪工委书记 杨媛)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