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的“童乐园”

六一前夕,湖南省澧县甘溪滩镇丰年村的一座农家小院古乐铮铮、琴声悠扬,20多名大山里的孩子正围着85岁的胡升校老人学习民乐演奏,为即将到来的儿童节准备节目。
自1996年从教育战线退休,胡升校每个周末都会免费辅导留守儿童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26年来从未间断。他先后获得“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好人”等诸多荣誉,并荣登“中国好人榜”,获评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上世纪90年代,正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高峰期,有些孩子从小甚至刚出生就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很少有机会接受父母的教育。而不少爷爷奶奶对孙辈极度溺爱,造成一些孩子任性跋扈,有的过早地走入社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作为班主任的胡升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996年退休时,胡升校拒绝了诸多教育辅导机构的高薪聘请,毅然决然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义务帮扶中。没有场地,他就将自己居住的农村老宅腾出来,改造成“童乐园”。学习室则是胡升校家的堂屋,墙上挂着一块写字板,屋里密密麻麻摆满了课桌。
起初,只是丰年村的留守儿童放学后和周末到“童乐园”学习。很快,“童乐园”声名鹊起,甘溪滩镇五六个村甚至临近石门县的镇村留守儿童也被吸引过来。最多的时候近50名学生同时上课,将三四十平方米的堂屋挤得水泄不通。于是,堂屋两侧的卧室也被腾了出来,变成了图书室和乐器演奏室。小小的院落,常常欢声笑语。
“‘童乐园’重在乐,而不是文化课和特长班培训的翻版。”胡升校多才多艺,总能满足孩子们的各种学习需求。拉二胡,一曲《山村变了样》以清新质朴的格调、亲切优美的旋律,让孩子们感受到江南山村的新风新貌。弹钢琴,经典《牧童短笛》如行云流水,让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
读小学四年级的陈思语,只在“童乐园”学了一个多月的电子琴,就在县里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让胡升校十分欣慰。“他们能在这儿学到些知识,哪怕只是收获一点快乐,我就觉得一切都值。”胡升校高兴地说。
胡升校还是一位“家校通”,经常把孩子们在“童乐园”的情况及时与学校老师和家长沟通。他还鼓励孩子们多通过电话、视频与父母联系,引导孩子们理解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从感恩的角度认识生活的多面性。
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金梦,2018年寒假来到“童乐园”。胡升校看到小金梦衣着破旧,性格内向,便对其进行家访。原来,小金梦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脊髓灰质炎和肾衰竭疾病,全家靠着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于是,胡升校不仅耐心辅导小金梦学习,而且还通过自己的朋友圈,为她联系到一位好心人进行经济帮扶。如今,金梦已经是个性格开朗的初中生了,因为各方面表现优异常被评为“三好学生”。
“孩子们学习文化课固然很重要,但音乐、体育、美术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当然不仅仅是学会一两样乐器那么简单,但学会一两样乐器,对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还是大有帮助的,而越早学习,越容易学会。”胡升校十分珍惜与孩子们一起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并竭尽所能地把知识和技艺教给孩子们。
“‘童乐园’开办以来,孩子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健康,不再沉迷于电子游戏了,而且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很多家长加入到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中,让整个丰年村新风拂面。”丰年村党总支书记张玉玺说,今年1月下旬,该村捧回了“常德市文明村”的奖牌,胡升校老人功不可没。
胡升校每月工资5300余元,大多用于为“童乐园”添置器材、贴补家庭困难孩子。面对别人的不解,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为乡村教育乡村振兴付出一点努力,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乐于做的。”
坚守大山26载,胡升校的头发变得雪白、稀疏,身体更加瘦弱,并且伴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周边群众担心他的身体,纷纷劝他:“您年纪这么大了,身体越来越虚弱了,万一哪天身体撑不住了怎么办?您就干脆休息好好享福不行吗?”远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和在常德市工作的女儿,多次建议他关闭“童乐园”,到城里享享清福。可胡升校却始终坚持住在“童乐园”辅导留守儿童,他说:“只要蜡烛不灭,我就一直发光。”(记者 吴哲 通讯员 万传文)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