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卫士手记】旧厂房的“新生”之路

编辑:王城长 发表时间:2022-06-16 08:31 来源:三湘风纪网

  “路修好了,厂子开起了,我们种植的红薯就不愁卖啰。”近日,在永州市冷水滩区杨村甸乡回龙村柏树塘组石山口,原本荒废的鸽子养殖场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建,各种机械施工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村民伍老爹笑着对前来回访的冷水滩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反映道。

  原本废弃的鸽子养殖场厂房为什么能重获“新生”呢?事情还得从4个月前说起。

  “同志,你好,我们村这条沙石路年久失修,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也影响了我们村的发展。”为进一步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2月初,冷水滩区纪委监委派出5个专项督导工作小组,对全区9个乡镇的乡村振兴项目工作进行督查。其中第二督查组纪检监察干部刚到杨村甸乡回龙村走访时,多名村民不约而同地诉说“道路硬化”的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带着这一问题,区纪委监委一行找来村干部和村里部分群众了解情况。原来,上个世纪70年代初,杨村甸人民公社在回龙大队成立了全公社第一家石灰厂,村民自己修建了一条连接至普利桥镇荷塘村沙石公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致富路”早已坑坑洼洼,变成了阻碍村里发展的“糟心路”。2020年初,回龙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商议在石山口一带发展鸽子养殖,并争取到扶贫资金35万元,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鸽子养殖场房。因道路没有硬化,鸽子养殖宣告失败。此后,村支两委努力引进其他投资,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都表示道路不畅,不愿投资。

  想致富,先修路。了解情况后,冷水滩区纪委监委将问题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并将群众诉求、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情况形成专题报告,督促该乡政府与区交通局等部门对接,争取资金支持;同时指导该村充分利用“月例会”集思广益,共同推动难题解决。

  经过多方努力,今年3月底,回龙村将“石山口道路硬化”一事第一次搬上了月例会。

  “今天主要研究石山口道路硬化一事,道路全长约900米,需要资金37万元左右,还差3万元的缺口,看看大家有什么好意见。”在月例会上,村支书王华军开门见山地说道。

  “材料能不能先赊账?”“我们自己可以当工人”……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发表各自的想法。正在愁眉不展之际,该村民主监督委员会成员表示先垫资3万元,至此,资金缺口得以解决。3月29日,石山口道路硬化顺利开工,为确保硬化路按质、按时完成,该村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组织其成员及党员、热心群众成立了监督小组,不定时到硬化路现场进行监督。

  道路硬化后,原本废弃的鸽子养殖场厂房便成了“香饽饽”。前来村里考察的电子、制衣、红薯干、竹笋等加工行业的投资人接连不断。“经多方比较,我们村打算争取乡村振兴发展资金并与老板合作共同投资100万元建红薯干加工厂,年产红薯干成品15-20万斤,净利润可达60万元至80万元,还可带动村里20名劳力务工,增加村民收入,请大家发表意见……”近日,回龙村例行召开月例会,村支书王华军在会上征求大家意见。

  “我尝了山东带来的红薯干,确实蛮好吃,我同意!”

  “效益确实蛮可观,我们还可以到厂里做事,我同意!”

  ……

  此次月例会上,大家一致通过将鸽子养殖场改建为红薯干加工厂。当天,村委会就与投资者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厂每年上交厂房租金3万元给村里。

  解决石山口道路硬化的问题,是该区纪委监委着力发现群众身边问题,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自推行乡村振兴月例会工作以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辖区各村参加指导月例会126次,研究解决硬化道路、维修水渠、产业发展等各类实事26件,乡村振兴月例会就像是一次次的“解愁会”“群英汇”,释放出一系列“连锁反应”,绽放出一朵朵希望之花。(冷水滩区纪委监委 李春姣 王少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