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以“廉动力”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米”

汨罗市是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积极跟进,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有力监督开路、以有效制度固本、以有形文化培元,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米”。
提升监督质效,以有力的监督护航乡村振兴。完善片组协作,整合监督力量。强化“室组镇”协作,由班子成员兼任片长,坚持“五个统一”,强化交叉检查,实行提级办案,克服基层监督“人情困扰”“地域困扰”等难题。聚焦重点任务,推动监督下沉。围绕村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选取13个重点村开展“解剖麻雀式”督查,梳理各类惠民资金3亿余元,对强农支农惠农资金进行大起底。推行“巡镇带村”,前移巡察监督。对29个村“五个振兴”落实情况开展专项巡察,推动巡察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贯通协同。去年8月份以来,该市纪委监委采取“一县一清单”“一领域一专题”的方式,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检查21次,发现问题315个,处理处分69人,退缴群众资金223万余元。
推动以案促建,以有效的制度护航乡村振兴。对监督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抄告相关市级领导,推动部门单位建章立制。组织对市水利局原副局长任某案进行剖析,分析暴露出的制度漏洞,推动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四自两会三公开”建管模式,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针对村级“三资”管理方面群众信访突出问题,组织对全市村级“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调研,推动建立农村“三资”交易平台,规范闲置资源资产处置。督促财政部门建立村级财务集中支付制度,提高银行转账比例,探索推行村账分设,将财政拨付资金和农村集体收入资金分设账户管理。针对惠民惠农财政资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严肃查处部分失职失责人员,向12个部门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督促水利局、民政局加强特困群体水费、电费减免落实情况检查,督促退还困难群众水费56万余元、减免电量50多万度。
创建清廉乡村,以有形的文化护航乡村振兴。挖掘廉洁文化。积极挖掘屈原、任弼时、仇鳌等本土廉洁文化资源,依托屈子文化园、任弼时纪念馆创建廉洁文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教化作用,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氛围。开展警示教育。对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拍摄两部警示教育片,做到村干部警示教育全覆盖,以廉洁的党风政风助推乡风民风持续好转。推动乡村治理。各镇村做实“两微一平台”,发挥村级纪检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开展“罗江夜话”、村情月报等特色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村务治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该市桃林寺镇探索推行阳光村务,坚持“一封公开信向群众说清楚,一张核查表同群众算清楚,一纸村规民约跟群众理清楚,一个村务公开栏让群众看清楚”,该镇宅基地改革、土地有偿流转等工作在群众的支持下得到顺利推进。(汨罗市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