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清风侠在路上】移风易俗下的“抠门”与“大方”

编辑:方可 发表时间:2023-05-23 16:11 来源:清风侠在路上

  十多年前,永州市宁远县中和镇坦坝村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成风,婚丧嫁娶、过生日、乔迁新居、孩子满月、子女升学等,都要大办酒席,村里一年到头烟花爆竹响个不停。可现在,村民们办喜事都很“抠门”,人情往来礼金都不会超过100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特别报道《基层治理“新密码”》,今天请听:《移风易俗下的“抠门”与“大方”》。

  坦坝村有431户1687人。以前,村民总要参加各种名目的酒席,一年下来,吃酒的开销不是个小数目。可村里的基础建设、教育投入等却少有人关心,村道破破烂烂,曾连续10多年都没人考上大学。

  2011年底,在外发展多年的杨春中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见到这样的情景十分着急。他和村支两委干部商量,要在村里大力倡导文明新风。

  出录音:我们多次做村民的工作,但是没什么效果,大部分村民还是我行我素,想办酒就办。录音止

  无奈之下,杨春中首先要求,村里所有党员干部不举办、不参与、不纵容任何违规举办酒宴的行为,并放出了狠话。

  出录音:村组干部、普通党员只要哪家敢办,我绝不姑息,直接上报镇纪委严肃处理。录音止

  后来,村里又多次组织各村民小组开会讨论,把红白喜事贺礼一律不超过100元,酒席不超过20桌,不燃放烟花爆竹,不请吹鼓手、腰鼓队,不准摆烟等9条文明节俭新村风纳入村规民约中。全体村民以户为代表,在《村规民约》上签下自己的姓名,并按上红手印。

  规矩是立下来了,可能不能执行下去还得另说。陈规陋习就像“牛皮癣”,要想根治,很难!村党支部一直强调“要想老百姓信服,必须从自己做起”。改革之初,村民观念一时难以彻底转变,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亲朋好友按照《村规民约》行事。

  杨春中

  出录音:党员干部压实责任,分片包干搞宣传,走村入户进行劝导检查。遇到不配合的村民,就上门耐心劝说,直到把工作做通为止。录音止

  让杨春中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弟弟杨牛中竟然是第一个“闯红灯”的人。杨牛中新买了一台挖掘机,请人将挖掘机开回家的那天,他准备了半车烟花爆竹,安排了20桌酒席。

  正在县里开会的杨春中听到消息,立即请假,火急火燎赶到弟弟家,好说歹说,总算把这场喜宴“搅黄”了。

  出录音:把烟花爆竹退给了商家。后面又做工作,让他把原来准备燃放烟花爆竹的3万元,捐给村里维修道路。录音止

  这事一传开,村民们都称赞杨春中、杨牛中兄弟做得对。还有人说,正人先正己,村民都服气。

  村里“趁热打铁”,成立了移风易俗理事会、监督委员会,出台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倡议书》,层层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风气焕然一新,大家开始主动关心村里公益事业。

  村里有一条被称为“肠梗阻”的通村公路,只有三米多宽,常年泥泞不堪,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村民怨声载道。

  为了打通村民幸福生活这最后一公里,村党支部决定改建这条路。该工程预算62万元,但村党支部仅争取到9万元,项目资金缺口太大怎么办呢?

  中和镇纪委书记刘德生

  出录音:面对村级财务困难的现状,村党支部提出了“干部带头捐款,村民筹工筹劳”的共建模式,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录音止

  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捐款40万元,带领发动村民积极捐款捐物15万元。项目动工后,群众热情高涨,挖基础、砌石护坡、整填路面,靠肩挑手提修建了一条坦坝群众的致富路。

  坦坝村村民杨勇胜

  出录音: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想把村里搞得好一点。录音止

  中和镇纪委书记刘德生

  出录音:现在村民们办喜事都很“抠门”,为集体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却很“大方”。几年来,累计捐款130多万元,还成立了村助学基金会,给优秀学生发放助学金。2017年以来,村里有不少于14名学生考上了大学。录音止

  如今的坦坝村,投入资金960万元铺设了柏油路,修建了污水处理站,制作了文化彩绘墙,建成了沿河风光带、小广场等,村子面貌焕然一新,获评全国文明村、湖南省乡村振兴创建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