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以“清廉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深秋的傍晚,阵阵清风。在网岭镇北坪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清廉谭大炮》皮影戏正在火热上演,附近的村民早早就围在了戏台前,聚精会神地看着戏,人群中时不时响起一阵阵喝彩声。
近年来,攸县把“清廉乡村”建设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深挖本土廉洁文化因子,着力打造清廉乡村建设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攸县北坪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六十分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元代散曲名家冯子振“一夕梅花得百篇”广为流传,始建于元代的董公庙以董公“尚志、劝善、致和”三论在当地影响深远。北坪村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将廉洁文化阵地建设与“门前三小”建设相结合,按照“一路一园一基地”展示区域,设有“蕙质莲心”北坪路、“梅品丹心”文化园、“勿忘初心”警示地,融入各种廉洁文化元素,沿途打造“北坪·莲韵”驿站、新时代廉洁文化展厅、清廉广场等人文景观,为老百姓打造了一个集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场所。
闲暇之时,村民聚集于此,或在清廉广场健身、观影,或在清廉文化展厅参观、听课,或在小书屋看书、学习,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农村的社会风气更纯净了,一股向上向善的精气神在这里升腾。
“应到8人,实到6人,下面我们开始开会……”9月,在黄丰桥镇墙背村同心亭里,新任村支书坐在长廊两侧,开始了与村民们每月一次的“约会”。这场会议的主题是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今年村里急需修复的水利设施建设。
在黄丰桥镇墙背村,村里大事小情,历来由村支书提出意见,最后通过大伙的投票结果来决定。这种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方式,让墙背村消除了矛盾和分歧,凝聚了发展的智慧与合力。
提升基层治理,让基层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关键。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攸县“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利用“互联网+监督”、村级微信群等平台,线下利用党务村务公开栏,推进“三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充分保证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流塘村以清廉乡村建设为契机,创新推行“组账村监管”模式,进一步强化对组账、村账的监管和公开,解决了一批糊涂账、烂账、坏账问题,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减少了农村矛盾纠纷和信访量。
如今,走进攸县乡村,人居环境更美了,人心更齐了,民风更淳朴了,老百姓脸上洋溢着笑容,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打开!(黄敏)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