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运用审计成果加强领导干部监督

今年来,安化县充分运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加大激励惩处与管理的力度,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监督工作效能。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一方面,坚持让履职绩效优者“上”。把净资产增减、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经济决策、廉洁自律等履行任期经济责任的情况作为评判领导干部优劣的重要标准,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拟提拔的干部坚持先审后任,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对其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评价,甄别是虚绩还是实绩,是显绩还是潜绩,以及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在县委常委会研究干部时,与考察情况一并汇报。审计未做结论的干部,县委组织部原则上不作任免方案。今年先后有9人因履行经济责任成效突出得到了提拔重用、2人因成效不明显被暂缓推荐重用。另一方面,实行责任追究使庸者“下”。该县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任期内,单位非生产性开支增幅较大、造成单位运转困难,且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在班子中排名最后一位的,视情况予以书面警示或诫勉谈话。单位非生产性开支增幅在30%以上、造成单位运转发生严重困难,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发放拖欠6个月以上;或重大项目投资失误,造成重大损失,且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达到三分之一的;单位财务收支管理混乱,有严重违规违纪现象的,除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外,并予以降职或免职。
查处干部不廉行为。对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线索,坚持跟踪挖掘,及时查处。今年,该县纪委立案查处的干部中有7人的查案线索是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一是从有疑点的会计信息中核查线索。审计过程中,重点对那些超常规的高额非生产性开支、有反映的价值不符的设备购置、严重超预算的基建等有疑点的会计信息严格核查。今年来,该县共审计发现虚假会计信息19条,对其中属于个人问题的7条线索进行了核查。二是从大额的资金运行中核查线索。对大额的资金运行,重点核查票证是否规范,流向是否合理。今年共查处3宗、处理6人。三是从混乱的财务管理中核查线索。根据审计结果报告提供的问题线索,结合干部考察和举报的情况,有重点地对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大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专项调查。今年来,共查处随意开支、私设小金库、多头设帐等问题2起,纪律处分5人。
强化干部教育管理。一是坚持把审计结果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将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单位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评先评奖的重要依据。单位评先和科级干部个人评优提名,必须经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意见后方可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今年来,先后有1个单位和5名领导干部因审计有问题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二是加大警示教育的力度。坚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定期通报制度。被审单位和个人的审计结论,在全县进行通报。在全县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大会议上选择一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予以警示。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不够纪律处分的一般性问题,由分管的县级领导及时找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谈话提醒,批评教育。三是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对审计中查出来的带共性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今年初,该县对11个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存在公款消费、来客接待费用普遍偏高的问题,便及时下发了《关于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公务接待等8个方面厉行节约指标,各单位与县委、县政府签订了厉行节约承诺书,对未实现厉行节约控制指标的单位,要对单位主要领导严肃问责。1至6月,该县因公出国(境)、车辆购置、会议、接待等经费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20%、15%、12%、8%,厉行节约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