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勤廉昭湖乡

——沅江市茶盘洲镇纪委副书记陈洪同志事迹
2009年8月12日,这是一个极普通的日子。
而对于座落在东洞庭湖畔的茶盘洲镇而言,这却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日子。
早上6点30分,镇纪委副书记兼镇党政办主任的陈洪同志,为了全镇财贸任务动员会,提前到机关准备会议材料。6点50分,陈洪同志捧着一叠材料,因身体极度虚弱,在机关一楼的台阶旁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年仅47岁的陈洪同志因积劳成疾、倒在了他最熟悉的机关会议室旁。
8月12日,这是陈洪生命时光的节点。
让时光倒流一天:8月11日,为了筹备全镇财贸任务动员大会,他和办公室的同志照例晚上加班,当会场布置、会议材料等全部妥当后,陈主任回到家里时,时针已经指在12点了。
让时光倒流1个月:早在7月中旬,陈主任就感觉身体严重不适,由于当时茶盘洲镇遭受暴雨袭击,排渍及救灾补损任务繁重,他隐瞒了病情,准备开完镇里的财贸大会再到长沙看病。
没有想到,一个月后,陈洪同志就这样走了。
8月14日早上6 点,陈洪同志追悼大会在茶盘洲镇隆重召开,2000多干群泣不成声,沿街群众自发在路边燃放鞭炮为陈洪送行。
人们在为一位普通共产党员送行,大家知道,这位在纪检副书记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纪检干部,这位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沅江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战友,年仅47岁的生命历程,留给了湖乡人太多的赞叹与惋惜。
让时光再倒流五年、十年,我们可以在陈洪同志短暂而平凡的人生中,仰视正直与忠诚。
“想不通,找陈洪!”
从副县级国营农场改制为镇,沅江市茶盘洲镇人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地震,随之而来的,就是层出不穷的信访维稳问题。
2008年上半年,陈洪同志兼任茶盘洲镇群众信访接待调处中心副主任。
这个岗位不是坐坐办公室,与人聊聊天那么简单。陈洪知道,自己坐在了矛盾最尖锐的“火山口”。
上任第一天,他就与10多个因为身份问题上访的农牧职工周旋了一整天。从那天开始,紧张的信访接待和调处工作就占用了陈洪绝大部分时间。
“想不通,找陈洪!”这是陈洪同志在安慰来访群众时讲得最响亮的语言,每一次来访,陈洪同志都会主动招呼,主动倒茶,主动请坐,主动通报自己的电话号码,之后,还会主动上门。
当年七月,茶盘洲镇村、支两委换届选举结束后,全镇共有28名村干部落选。这些落选的村干部满腹牢骚,怨气冲天,有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安排工作,有的要求政府偿还他们在村里的集资款,有的落选村会计拒交村级财务帐本,他们三五成群众上访镇政府,甚至扬言到市、省上访。每次陈洪同志都热情接待,苦口婆心地做解释工作。
为了不影响镇机关工作秩序,陈洪同志每天骑单车,分别到各村落选干部的家中做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奔波,终于平息了这批人员的上访。
2006年11月,该镇部分佛教信徒筹资建了一个“玉竹寺”,因2008年财务问题内部产生矛盾,一些出资信徒买锁封闭“玉竹寺”大门,要求退还集资款,造成另一部分人频繁上访镇政府。为此,陈洪主动介入,了解情况,配合市宗教事务局,较好地处理了这场纠纷,平息了这场风波。 一位信佛群众动情地说:在茶盘洲镇,我最相信两个人的公正,一个佛,一个是陈洪。
在茶盘洲镇,“想不通,找陈洪!”成了上访群众最暖心的承诺。
“自身硬,才能打得铁!”
在干部和群众眼里,陈洪是一个硬汉子,工作上,有一股倔劲,坚守原则时,更有一种硬度。
2007年,该镇一位企业老板因严重违反计划生育,躲避在外,“消失”近两年,陈洪通过电话、熟人等多种方式,寻找了两年。
今年正月初二,陈洪听说他回来了,不顾妻子的劝阻,硬是半夜从他亲戚家找到他,苦口婆心做工作,讲政策,态度硬朗,最后落实材料事实并使他签字,使之结案并给予处分。那位老板心服口服地表态:难得陈书记一直关注我,关心我,我硬不过他,硬不过政策,我认了!
钉子户拔了,工作局面打开了,陈洪的工作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为该镇争创市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模范单位五连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还协助镇政府制定了“六个严禁”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各行政村的开支,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每年节约非生产性开支20多万元。
大家公认陈洪是机关里过得硬的“好男人”。他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打牌,唯一的业余爱好是钓钓鱼,好些人邀请他到鱼塘钓鱼,他笑着说:“在鱼塘钓鱼我不习惯,我只习惯在沟港、外河钓野鱼。”。
在亲朋戚友的心目中,陈洪似乎是一个很不近人情的人,只要是违反原则的一概拒之门外。1998年,陈洪担任茶盘洲农场农业科副科长,掌管全场的农用柴油、化肥的指标,不少亲戚朋友找他搞指标,没搞到一斤,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亲戚朋友。一位亲戚先后四次找陈洪搞点柴油指标,都落空了,觉得很没面子,几个月不理陈洪,他女儿考上大学时,陈洪从自己的工资卡中取出500元前去祝贺。
由于陈洪工作的范围广,为民办的实事多,逢年过节,有很多的村民给他送一些鱼肉或土特产,他一概婉言谢绝。去年十月,党报党刊发行,邮政局发给他200元的交通费,他都如实上交给组织。
其实,十年前,陈洪在群众眼里就是一个铁人。
1998年,是沅江市防汛抗灾形势极为严峻且时间延续得最长的一年,高洪水位持续了三个月,陈洪担任六合分场防汛大队长,日夜坚守在一线防洪大堤。在大堤上,他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炎,有时一天需上厕所20多次,万不得已才去打吊针,每次都是打完吊针拔掉针头就直接奔往一线大堤,医生心痛的说:“这哪里是在防汛,是在玩命,就是铁人,也会磨损啊!”。
自身硬,才能打得铁,陈洪常说这句话,彰显的是一种崇高的责任。
“大家的事,就是大事!”
陈洪同志是一个勤于为群众做事,善于为群众办事的人。他经常说,群众的事,大家的事,就是大事。
1982年7月,陈洪从湖南农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茶盘洲农场六合分场担任农技员,他日夜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为乡亲们解决技术难题,被大家亲切地成为“农博士”。六合分场的每一亩农田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从播种、管理到病虫害防治他全程为乡亲们提供指导,同时还利用广播会、培训班的形式对群众进行指导,每年开的广播会在60次以上,每年举办的培训班在30场以上。
2005年,陈洪在东堤村办点,村里130户他都走到了,村里的情况,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村里187亩废鱼池是全村头痛的一个问题,既不像田,又不像土,又不像鱼塘。陈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先后20多次到益阳、沅江国土部门反映情况,终于获得国土整理的立项,争取到了18万元的立项资金,187亩废鱼池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
为了解决村里60多个苗圃场速生杨苗木的销售问题,陈洪一边通过网上和客户联系,一边跑市里的林业部门争取客户,来自江西、湖北、山东、安徽、长沙等10多个省市的客商纷至沓来,使村里苗木买了个好价钱,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30多万元。
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的服务,依靠的是来自内在无私品质的动力支持。
陈洪心里有群众,他才有无穷的动力源泉!
“战胜困难,关键是心态!”
其实,陈洪不仅仅是铁人,他也有家,有亲人,有情感,更有一个令人心酸的家境。
陈洪的家境十分困难,妻子1998年下岗,一直没有机会再就业, 83岁的父亲和81岁的母亲身体都不太好,女儿去年大学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一家人全凭他一人的工资维持生计。
陈洪的家,还是原来农场时期的旧房子,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只有50多平方米, 80年代的家具一直无法更换, 21寸的老式电视是全家最值钱的电器。2007年,父亲发生车祸花费三万多元,2005年,妻子开刀花费三千多元,他都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生怕给组织添麻烦。作为一名副科级干部,他从来没有穿过一件100元以上的衣服。今年6月,他代表茶盘洲参加在怀化举办的全省农垦工作会议,考虑到是代表茶盘洲,才和妻子商量买了一件100元的T恤。一直到他逝世入殓时,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找不到。
一位新分来的同事抱怨上班福利待遇不好,买房不起,结婚不起,思想有些消沉。与同事谈心时,陈洪同志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家庭状况,只是微笑着鼓励他:“面对困难,信心很重要,战胜困难,关键是心态!”
他一直开导女儿,一定要自强、自立,困难是暂时的,战胜困难的信心必须永远保持。
正是有了这种正视困难,乐观豁达的胸怀,陈洪同志才有了无穷的生命热值,才会在平凡岗位上散发热量,放射光芒。
他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善于钻研,干一行,爱一行。在最苦的基层,在最复杂的一线,他不断地充实自己,规范自己,修正自己,增长在本职工作领域的才干,掌握了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他先后在媒体上发表了《加强农场税费监管》和《村级决策制度的探讨》等文章;在全市“勤廉为民,科学发展”调研征文中,他撰写的《给权念叨“紧箍咒”》获一等奖,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借鉴。
有铁骨,也有柔情,更有智慧,这就是陈洪同志的风采。
47岁,正是生命的盛年,陈洪同志用自己勤廉的一生,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作了最美丽的诠释,他多年来为了党的事业,勤勤恳恳,始终如一,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着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
浩瀚洞庭,吐纳四水,用自己的广阔滋润生命。
陈洪同志是洞庭湖中平凡的一滴,他用自己的言行,昭示湖乡,启迪生者,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映衬出一个普通纪检干部的赤诚!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