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韶山村村建“村民学校”使8成以上农民受益

编辑:邹太平 发表时间:2009-11-27 09:55 来源:湖南日报

 

        本报11月25日讯(记者 李光华 徐荣 通讯员 何浪 左媛媛 彭娟)每当西山吞噬掉最后一抹余晖,韶山市如意镇如意村的数十名中老年妇女便汇聚到“村民学校”,或学文化知识、或做健身操、或跳腰鼓舞。一张张洋溢着欢笑的脸庞,表达出这些农村妇女享用“文化大餐”的惬意之情。由该市组织部牵头打造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使韶山8成以上农民的脑子更富、生活更美、腰囊更鼓了。

        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该市今年初正式启动了这一“工程”。到6月底,全市所有66个行政村都设置了由“党员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优秀电视剧目和戏曲”等内容整合而成的信息库网络终端;配备了装有电脑、电视机、投影仪的宽大教室和专职操作员。村民一进教室,就像进入了博物园、图书馆和影视城,能随心所欲地获得文化信息资源和文化娱乐享受。

        这个“工程”能在短时间结下硕果,与建立严格的保障机制和试点示范不无关联:将“村民学校”的办学成效纳入乡镇的考核范围,一经执行,每个村每月必须坚持集中学习两次以上,个体学习五次以上;对各类专业户随时提供无偿查获各类信息的便利。韶山乡竹鸡村农民果蔬合作社是“文化大餐”育出的一朵致富花。这里的农民获得大棚香菇种植技术和香菇畅销的信息后,香菇大棚很快连绵全村。早晨,香菇还在大棚里疯长,晚上就成了深圳、广州酒店里的上品山珍。市里及时总结和推广“竹鸡村”等处的经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入读“村民学校”的热情。到目前,全市95%的农村党员和80%以上农民能坚持到“村民学校”学习和开展有益心身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在“村民学校”学习,已有上百个农民成了种植专业户,农民互助合作社也增加了数十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