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满招损,谦受益”的百年巴沙家风

“巴沙湖”是一个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村寨,现叫做巴沙村,位于龙山县里耶镇境内。走进古寨,一栋栋土家转角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个个封火院墙、飞檐翘角,一堵堵长长的寨墙,仿佛在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古宅朝门上“谦受益”三个大字,警醒着一代代巴沙湖向氏族人,牢记祖训、奋发图强。
巴沙湖向氏先辈向国书虽然是清代道光年间贡生,但他无心仕途,终身以农耕为本,教育引导6个儿子发展油桐产业,每年可榨桐油十多万斤,让巴沙湖成为富甲一方的庄园。后来,他担心族人骄傲自满,遂请前清秀才、家族师爷邓介平在自家古宅朝门上题写“谦受益”三个字,以此教化族人、后代。
到向国书的四子向世荣任族长时,他不仅注重用“谦受益”家风来管理和教化族人,还注重兴新学、办团防,家族持续兴旺。到了清末民初,向国书之孙向恢池依然谨遵“谦受益”家风,积极学习,大胆创新,将之前代销桐油的方式改为自产自销一条龙模式,在沅陵、常德等地开设了“元春池号”,成为“湘西桐油大王”。
然而,到民国末年向恢遂接任族长后,族风大变,自恃兵强马壮的“恢”字辈几兄弟,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加之后来招惹的两起人命官司,最终落得个“家业凋零、众叛亲离”的结局。
回看巴沙湖向氏家族百年沉浮,“满招损,谦受益”是其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启迪和警示。
“沿袭祖先们以‘诚’‘正’的原则做事,以‘谦’‘和’的态度待人,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存质量,不断丰富自己的生命价值。”巴沙湖向氏族人、原“雷锋”扮演者向能春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后在上海青年话剧团担任演员、导演,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坐在古寨的石坪坝上,巴沙湖向氏族人、老党员、退休教师向安异深有感触地说:“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始终牢记‘满招损、谦受益、勤耕读、孝为先、遵法纪、爱国家’的家风家训。”
“当我们几兄妹在工作事业上取得成绩时,父亲就会告诫我们要谨遵‘谦受益’家风,保持谦虚低调。正是在家风的影响下,我们村走出去的公职人员都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向安异之女向艳霞说道。
百年巴沙,家风绵延。在“谦受益、勤耕读、爱国家”等家风家训的影响下,这里先后走出了老红军、抗美援朝志愿军等2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200多名。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春风吹拂下,古老的巴沙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尤其是文化旅游、洞藏腐乳、竹制产品、柑橘种植等产业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龙山县纪委监委 向富利)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