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衡阳县:靶向整治为良田建设清淤疏堵

编辑:孙志前 发表时间:2025-07-18 09:24 来源:三湘风纪

 仲夏时节,衡阳县大安乡大兴村高标准农田区域,无人机正悬停在稻浪之上,为水稻进行农药喷洒作业。“以前零散的小田改成了连片的大田,增加了耕地面积,提升了机械化效率,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遇到前来走访调研的纪检监察干部,种粮大户曾友良热情地介绍。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衡阳县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逾60万亩。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廉政风险点多、群众关注度高的特点,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一体贯通监督、办案、整改、治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淤疏堵,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衡阳县纪委监委坚持科学统筹、靶向发力,成立工作专班,7次组织召开专题部署会议,5次制发工作提示,压紧压实农业农村部门主管监管责任、乡镇属地责任,对近年来全县范围内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全面起底梳理,督促各责任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对问题隐患进行分析研判、分类汇总、及时交办。

 “大伯,这水渠修得满不满意?施工期间有没有发现偷工减料?”近日,在长安乡龙家潭村新修建的小江排水渠旁,督查人员一边用卷尺仔细测量渠壁厚度,一边向围观的村民询问施工质量。为确保监督全方位、无盲区,该县纪委监委加强与农业农村、审计、财政等部门的协作联动,组建联合监督检查组,紧盯项目规划、施工质量、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采取看台账、查问题,看现场、查质量,看担当、查作风的“三查三看”工作法,对重点项目开展嵌入式监督、拉网式排查,着力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不达标、资金管理不严格、建后管护不到位等堵点淤点问题,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截至目前,发现并整改问题 13 个,推动补建面积 4378 亩,督促财政拨付农田建设资金5421万余元。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衡阳县纪委监委通过问题线索起底、监管部门移交、“纪巡审”联动、大数据筛查等方式,深挖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以及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严查快办、一查到底,形成有力震慑。今年以来,已立案审查调查16人,留置3人,组织处理4人,追缴资金400余万元。

 针对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推动县农业农村局进一步修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实施办法等制度,压紧压实“规划-建设-管护”全周期监管责任,实现“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治理一片领域”的专项治理成效。衡阳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抓好该领域专项整治,紧盯关键环节靠前监督、精准监督,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廉洁工程,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衡阳县纪委监委 谢均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