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打出监督组合拳 破解群众饮水难
“以前水压很小,做饭洗菜得提前接水存着,现在不但水流量大而且还干净。”近日,安化县马路镇云台山村村民邓大叔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喷涌而出的清澈自来水,十分心安。
今年以来,安化县纪委监委聚焦农村供水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为抓手,靶向破解供水不稳、管网老化、管护缺位等难点堵点,推动农村饮水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跨越。
针对部分村组供水时断时续、管网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安化县纪委监委打破监督壁垒,运用“室组地”“组组”联动监督机制,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一线实地核查,并直插供水站、水源地开展“嵌入式”监督,重点查看水源保护是否到位、管网铺设规范度、水费收缴透明度。同时,深化“纪巡审”协同机制,推动纪检监察、巡察、审计部门信息互通、成果共享,从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方面入手,深挖职能部门背后可能存在的监管缺位等问题。
为确保发现的问题切实整改到位,安化县纪委监委构建“监督—反馈—整改—再监督”全链条机制,拧紧责任发条。一方面,紧盯水利、乡镇等单位主体责任落实,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召开问题整改推进会,督促其制定一问题一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另一方面,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约谈提醒,对弄虚作假、不作为慢作为的严肃追责问责。为巩固整改成效,该县纪委监委还定期开展“回头看”,通过随机抽查、入户走访等方式,检验整改成果是否落到实处。
此外,安化县纪委监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通过梳理监督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督促县水利局指导全县433个村(社区)建立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管水员岗位职责、水费计量收取标准等关键内容,从制度层面规范供水工程建设、管护、运营全流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据悉,目前该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4.5%,水源改造、管网延伸等重点工程落地,7万余名村民直接受益。(安化县纪委监委 胡艳嫱)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