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吴隐之的操守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0-07-26 10:3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环境下,要像吴隐之那样“终当不易心”是非常难的。从现代的观念看吴隐之,他至少有两点值得称颂,可资借鉴。其一是他“出污泥而不染”,有很强的自主性格,抱定操守,近墨不染,永不易节。其二是善于用自己的言行改造环境,不是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史书记载,吴隐之到广州任刺史后,肃贪倡廉,竟也一时光耀南陲。而要做到这两点,其自身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是要耐得住寂寞。吴隐之所处的东晋是一个朝纲败坏、偏安一隅的王朝。在这块小天地里,“贼做官,官做贼”的事已不算稀奇,至于好坏难辨、贤愚不分更是见怪不怪了。吴隐之自然不肯与之同流合污。怎么办呢?避而远之。你家门庭若市,我家门可罗雀;你出东家进西家,整天吃喝玩乐,交游四方,朋党满天下,我独往独来,清正廉洁,访贫问苦乐在其中。第二是要有行之有效的斗争策略。吴隐之虽正义在胸却势单力薄,要使自己站稳脚跟,在乌黑发臭的污泥中保持清白,并与恶势力抗争,必须讲究策略与手段。史料记载,他任广州刺史期间,有人告发当地一位皇亲仗势欺人,掠夺钱财,强占民女,无恶不作。吴隐之深知这样的人不好对付,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做了大量调查取证的工作,待证据确凿后,便先斩后奏。本来一直袒护亲戚的皇帝见此也无可奈何。

 

 

 

  其实,耐得住寂寞也好,高明的斗争策略也罢,都来自于坚定的信念。现在有些人把自己的堕落犯罪归咎于客观环境,例如“交友不慎”,“受大环境的影响”,等等,但想想当年那些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怎么没有因环境变化而变节呢?身居闹市的“南京路上好八连”怎么能一尘不染,永葆革命节操?归于一点,就是坚定的信念。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若能始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握住原则底线,又怎么会随波逐流、自毁节操呢?

 

    □ 何 竞

    《晋书•吴隐之传》中讲述了吴隐之任广州刺史时的一个故事。当时,离广州20里处有个叫石门的地方,长年流淌着一眼泉水,甘甜诱人,当地人管这眼泉叫“贪泉”。相传前几任刺史,就是喝了这泉水,变得贪于财赂而无止境。吴隐之来到泉边大饱口福,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不相信如传说的那样,只要喝上一口泉水人心就变了。他坚信只要抱定操守,外界的影响是不会起什么作用的,并用伯夷、叔齐宁死不变节为例,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从史料上来看,他做到了这一点,成为东晋有名的清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