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晚清廉吏阎敬铭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1-03-25 08:05 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阎敬铭(1817—1892年),字丹初,陕西朝邑(今大荔)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历任郎中、山东盐运使、湖北巡抚、山西巡抚、工部右侍郎、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阎敬铭所处的时代,正值清王朝江河日下,官场极端腐败之时,然而他却一直主张去奢崇俭,并能做到为政清廉,留下了“廉洁”的美名。
        阎敬铭不仅自己俭朴,而且在工作中大力提倡去奢崇俭。咸丰九年(1859年),阎敬铭任户部主事时,因为俭朴有闻,当时的湖北巡抚胡林翼特奏请调其赴鄂总习粮台营务。到任之后,他办理军需,一切本着俭节的原则,力戒奢侈,以致“杜弊严,斯小人怨;植节峻,则同官猜”。然而“流俗之讥评,究无损于清望”。由于他“崇尚俭朴,风为之变”。
        光绪初年,阎敬铭任山西巡抚。抵任之前,他对其亲友说:“宜多携褡裢布。”因为山西地方贫困,百姓生活艰苦,为了表示与百姓同甘共苦,因此阎敬铭特意嘱咐亲友多准备些褡裢布。这种布价格便宜,而且粗厚耐用。到达山西之后,阎敬铭首先以褡裢布做了一件袍褂穿在身上,其属下亦多仿效之。一次,有位属员依照阎敬铭所做袍褂式样用绸缎做了一件,阎敬铭看到之后,非常恼火,斥之日:“方今地方贫困,汝辈何尚奢侈,审如此者,必多财,可捐资充军饷。”属员连连认错,遂亦改用褡裢布做了件袍褂。在阎敬铭的影响下,衙署上下无敢奢侈者。
        阎敬铭不仅穿着俭朴,平日所食,只有粗茶淡饭,即使请客,也毫不铺张。一次,新学政上任,阎敬铭设家宴招待。“所设皆草具,中一碟为干烧饼也,文介(阎敬铭谥号)擘而啖之,若有余味”。而那位学政大人却根本咽不下去,以至“终席不下一箸”,后勉强吃下白饭半碗。事后,学政大人对人讲:“此岂是请客,直祭鬼耳!”
        阎敬铭一生质朴,任官多年,一直穿一件布袍,不管周围人如何评论,他都毫不在乎,以至出门在外,人们竟不知他是一位朝廷大员,而“望之若老儒”。他不论在何处任职,总要在衙署大堂之后安一纺机,让其夫人“纺绩于大堂之后,僚属诣谒者,惟闻暖阁旁机声轧轧而已”。对此,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暗中讥笑他。可阎敬铭却以此为荣,他曾多次指着自己的棉袍向僚属炫耀说:“此中之絮,内人所手弹也。”
        光绪八年(1882年)五月,阎敬铭官拜户部尚书。光绪十年三月,擢为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大臣,五月升协办大学士,次年十一月升大学士,分管户部。自接管户部后,即着手清理国库的银粮账目、整顿部务,反贪防贪,不遗余力。
        光绪十四年五月的一天,阎敬铭走进光绪帝书房,见堆有一堆小皮箱,就问皇上买这些小皮箱来干什么,光绪帝说是让内务府买来作为随手赏赐用的。阎说:“这种小皮箱最多不过五两银子一只,皇上用作赏赐,是不是轻了一点?”光绪帝说:“谁说五两银子一只?内务府的人说是六十两银子一只,怎么能说轻?”阎又说:“他们欺骗皇上了,这种小皮箱哪里用得了六十两?臣在市面经常见的,确实是五两银子一只,不信,臣给您买几只试试?”光绪帝一向倚重阎敬铭,此时也将信将疑,就说:“好!给你五百两,给我买一百只。若真能买到。朕将严办内务府这帮漫天虚报物价的小人!”阎满有把握地说:“遵旨。臣这就安排人去办。”然而,阎敬铭派的人跑遍京师九城,却连一只小皮箱也未买到。所有的皮箱店,不是关了门,就是将货藏了起来。问其原因,说是有人关照了:三天之内不许卖,谁卖了,谁就别想在京城立足。所以,打破头他们也不敢卖。阎得知后,明白是内务府的人在背后捣鬼。内务府是满洲上层贵族的世袭领地,不好硬碰,于是他只好请求皇上延期三天,再派人到天津去买。不想,天津也像北京一样,依然没人敢卖皮箱给他们。阎审时度势,深感自己低估了这事的难度。内务府一手遮天,势力太大了,自己孤掌难鸣,只有忍下这口气。便赶快上章向皇上请罪。内务府的人胜了,明明抬高了10多倍的价钱,却没有人敢于查究到底。不仅如此,他们挫败了阎敬铭还不肯罢休,又一再在光绪帝面前进谗言。阎只好以年老多病为由,自请退职。光绪帝也只能迁就内务府,于光绪十四年七月谕令将阎罢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