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廉名儒欧阳守道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分享
罗伙根 刘远春
欧阳守道(1208—1273),字公权,一字迂父,初名巽,号巽斋,吉安县永和镇人。幼年丧父,无钱入塾读书,乃自学成才,30岁即为乡里儒宗。宋淳祐元年(1241)中进士,初授于都县主簿,后任赣州司户。宋淳祐二年(1242)被聘为白鹭洲书院讲学,后任山长执掌院事。宋宝祐元年(1253)受聘任岳麓书院山长,次年回白鹭洲书院。宋景定元年(1260)被荐为史馆检阅,后授秘书省正字、著作郎兼崇政殿说书。宋咸淳三年(1267)诏任建昌通判。宋咸淳九年(1273)病逝,享年65岁。欧阳守道品行正直,学识渊博,为政清廉,培养了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等许多人才,著有《巽斋文集》27卷、《易故》27卷及《宝朝通鉴长编纪事本专》、《经筵讲义》存世。
办学开风气之先
1242年秋,白鹭洲书院开学。学生们端坐一堂,等候新聘的先生欧阳守道来上课。学生们对新聘的欧阳先生议论了好几天,早听说是庐陵名儒、进士出身,这么大名气的先生,该是怎样一个老头儿呢?
学生们静了下来,只见一位年轻的先生,长袍纶巾,气宇轩昂地走进教室,深邃的大眼睛朝全体学生一扫,声若洪钟地说道:“本人欧阳守道,今后将与大家一道研习学问。”随着取出手绘的四张画像,挂在黑板上,问学生:
“有谁认识这四位先生?”
当时没有摄影录像技术,学生们对四位先生无法分辨。欧阳守道指着画像,一一介绍:
“第一幅画像是我庐陵(今永丰县)欧阳修前辈,著作等身,为本朝文坛宗师,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金石学家。散文上承唐势,下启宋风,为古文运动的旗手;诗词既承清疏隽永,蕴藉沉厚之风气,又开豪迈刚健之先河。为官至参政知事(副宰相),宽简爱民。独编《新五代史》,统编《新唐书》。作《集古录》,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1000卷,为空前完整的金石大手册。”
“第二幅画像是我庐陵(今吉水县)杨邦乂前辈,学识渊博,操行高洁。建炎三年(1129)九月除建康军提领沿江措显使。十月,金人兵陈长江,建康知府不战而降。杨前辈领兵与金兵鏖战,寡不敌众被俘。被俘后,他咬破手指在自己衣襟上写下血书:‘宁为赵氏鬼,不作他邦臣。’面对金将完颜宗弼的劝降,杨前辈以头撞柱,喝道:‘若辈乱华,天宁久假。若行磔矣,安得污我!’竟被宗弼割舌剖胸剜心,壮烈牺牲。”
“第三幅画像是我庐陵(今青原区)胡铨前辈,官至枢密院编修。本朝绍兴八年(1138),奸相秦桧决策主和,胡前辈奋笔书《戊午上高宗封事》,直斥秦桧卖国求荣的险恶用心,声明自己‘不与秦桧共戴天’,请求高宗皇帝砍下奸臣秦桧、王伦、孙近的头以谢天下。这篇奏疏,使奸佞胆落、勇者服、怯者奋。金人以千金购得此文,读后‘君臣失色’,连呼‘中国不可轻!’。”
“第四幅画像是我庐陵(今吉安县)周必大前辈,官至左丞相,同时又是一位大学问家。任宰相八年,强兵、富国、安民、修政,立朝刚正,忠心谋政,勤奋治事,风虎云龙。晚年致仕后,致力于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刻印《欧阳文忠公集》和《文苑英华》最为著名。”
“这四位前辈,乃‘庐陵四忠’。当今国家积贫积弱,学子们务以此四前辈为楷模,立志养气,求为有益于世用,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
欧阳守道一席话,使全体学生泪眼滂沱。此后,欧阳守道以其渊博学识,向学生谈经论道,深为学生折服。
一月后,欧阳守道出题《论天下大势》,让学生作文。其时,金国已被蒙军所灭,但蒙古太宗窝阔台死后,蒙古大汗更迭频繁,一时无暇进攻南宋。暂时的平安,使南宋的经济有所恢复,于是许多人忘乎所以,奢靡之风重炽。一些学生在作文中大放赞歌,歌颂皇帝如何英明、社会如何繁荣的四六句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对此,欧阳守道在作文课讲评中画出南宋当时的地势图,要学生讨论攻守外敌之策。这些学生都瞪目结舌,回答不上来;多数学生纷纷发言,直陈要害。欧阳守道在课堂上详细分析了当时敌我双方态势,指出当时的南宋,已“岌岌可危”。唯有富国强兵,主动突击,才能保卫家园,收复失地。并语重心长地指出,高谈阔论,“于身心则无得,于天下国家则无用”。
不久,吉州知府江万里任命他为山长执掌院事。欧阳守道先后在白鹭洲书院执掌院事17年,儒、释、道、兵、法、阴阳、医、纵横诸家莫不讲习。他注重培养学生品格和务实学风的教学思想,使白鹭书院的学生在科考中能切中时弊,为富国强兵提出好的见解,首开吉安良好学风,使白鹭洲书院享誉天下,影响和促进了庐陵人忠直不屈品格的形成。
为官正廉
宋淳祐元年(1241)冬天的一个夜晚,已交五更了,赣州司户欧阳守道在卧室里昏暗的烛光下来回踱步。是什么事情使这位新上任的司户深夜难眠呢?
原来,当时的赣州,虽设了府,但府衙真正管辖的只是府治附近及于都等地的部分人口。深山老林中的很多居民被称之为“蛮陌”,官府人等从不曾涉足其中。一些大户巧取豪夺平川良田,建立庄园,雇用长工,并豢养打手,独霸一方,盘剥深山老林中的居民。大户们不仅强迫他们交钱纳粮,出工出力,并对他们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官府对此视而不见。白天,一大户70多岁的户主为病死的儿子强纳“蛮陌”人家的少女为妻。欧阳守道被邀至喝“喜”酒,目睹少妇自杀,鲜血淋淋的惨状,使他陷入了深思。
天亮了,一个“化被蛮陌”的方案成熟。点卯时,欧阳守道向知府递交了一份深入“蛮陌”之地,逐户登记漏登人口的报告。知府因久受大户牵制而气恼,正愁无人做事之际,就答应了他的请示。于是,欧阳守道亲自带吏员到深山老林中,一边逐户登记人口,一边宣讲“皇道”,将“蛮陌”之民纳入官府管辖范围,并遏制大户势力。为此,欧阳守道得罪了大户,累遭谤毁。但他不为所动,依然大刀阔斧地将这件事做到底。次年欧阳守道被迫离开司户职位,到白鹭洲书院讲学,但“化被蛮陌”之德,永为人民传颂。
欧阳守道未中进士前,吉州府有一个贤良的知府被一些大户诬告为贼,并向上边施以厚礼,结果被上边一个贪官以“贼”名将其冤杀。恰好这一年大旱,大家都去祷雨。欧阳守道说:“没有什么可祈祷的,雨神就是前知府。遭冤枉莫过于前知府。前知府的冤枉不昭雪,祈祷有什么用?东海的一个匹妇蒙冤,结果大旱三年。一个知府蒙冤,灾害岂能小!”欧阳守道反复对来祷雨的人说,有人笑他迂腐,但他一直不停地说。后来知府的蒙冤终于得到昭雪。
宋朝是个奢靡的社会。当时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空前发展,经济也非常繁荣。但宋朝却总是积弱,原因就在于从皇帝至仕民,都崇尚纸醉金迷、肉林酒海的生活。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奢靡之风不减。欧阳守道到朝廷任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见到奢靡之风日甚,便向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卑宫室、菲饮食”,并在疏中表明自己“化之以廉”、“不厚无益之藏”的决心。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满朝官宦对他纷纷谤毁。皇帝竟然因此罢了他的官。欧阳守道一个人挑着仅有的两箱书,步行从钱塘门逶迤归家。
后来,欧阳守道又担任过建昌通判、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读书、兼权都官郎官、著作郎等官职,无论是日常开支还是吃饭、宴请他人,都十分节俭。从不收取俸禄之外的一分钱财。皇帝都为之动容。
欧阳守道于65岁逝世于任上,当时家里没有一分钱,由亲戚、朋友、学生凑钱安葬。(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纪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