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田丰的困境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学习时报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准备南下与曹操决战。当时袁绍拥兵10万以上,而曹操只有二三万,表面上看起来袁绍占有绝对优势,因而手下的众多将士们也纷纷跃跃欲试,建功立业只争朝夕。其中有代表性的审配、郭图说:“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譬若覆手。”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田丰站了出来,“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如此不符合主旋律的言论自然会遭到领导和大多数同事们的一致唾弃。袁绍因此“怒甚”,下令把田丰给抓了起来,“械系之”。几个月之后,袁绍果然在官渡大败。当时狱卒们都恭喜田丰预测对了,认为“君必见重”。而田丰却不以为然,说“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最终一切果然都被田丰料中,袁绍自觉不好意思见田丰,羞愧之下,干脆就把他给杀了。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人们熟知的故事似乎不论从哪个方面都在显示着田丰的高超智慧。然而,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么聪明的田丰,怎么就自己走上了死路呢?

  其实,田丰的悲剧早在他向袁绍谏言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首先从袁绍最终还是拒绝纳谏,南下官渡决战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可以按两个维度将田丰谏言后将会遇到的局面分成四种情况:(袁绍)战胜——(袁绍是)好领导,战胜——坏领导,战败——好领导,战败——坏领导。

  很不幸,历史上的田丰遇到的是最糟糕的第四种情况,所以他的结局也最悲惨。然而,即使是他的运气好一些,遇到了别的情况,他的遭遇又将如何呢?

  假设他碰到的是第三种情况。宽宏大度的袁绍从官渡大败而归,来到牢里亲手给田丰松绑,两人抱头痛哭,然后从此袁绍更为“见重”田丰。这又如何呢?袁绍已经把本钱输得干干净净,最终的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田丰最后的结局仍然是一死或沦为阶下囚,只不过时间推迟个两年,杀他或关他的人由袁绍改为曹操而已。有人会说,假如袁绍败得不是那么惨呢?但如果这样的话,怎么能够充分证明田丰的正确呢?审配、郭图他们肯定会说,此乃小挫,兵家常事,何足挂齿,明公卷土重来就是。事实上,颜良、文丑在前哨战中的小败也确实没有让袁绍意识到田丰的正确并放弃与曹操决战。退一步说,就算是大家认识到田丰的正确了,在袁绍想重用田丰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一大群审配、郭图跑出来说,我等随明公出生入死都没有升官,这个田丰有什么业绩,不过说了几句风凉话而已,说风凉话谁不会呀,关键是要解决问题,把事情办成。

  如果袁绍打赢了。那么田丰倒是可以不用死,“吾必全”。但实践证明了田丰是错的,他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如果袁绍心胸狭窄,可能会把田丰叫来好好羞辱一番,“当初怎么怎么样”,然后不再重用。

  那么,假如袁绍听从了田丰的意见,没有南下决战,而是与曹操打持久战呢?这时候事情就会变成一本糊涂账,因为再也没办法确定田丰的意见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但从常理来看,这次劝谏多半不会让袁绍对田丰产生好印象,也不会在袁绍的功劳簿上增加任何田丰的业绩。而即使最终田丰建议的持久战打赢了,审配、郭图他们也会说,当初要不是你阻挠,我们早就把曹操灭了,还用得着拖到今天?

  也就是说,无论形势怎么发展,田丰都将逃不出悲剧的命运,只不过大悲小悲的程度略有不同而已。这里唯一一种能够改善田丰处境的可能是,如果袁绍接受田丰的意见而最终取得了胜利,那么田丰可以由被袁绍或曹操杀或囚禁的大悲变成一本糊涂账的小悲。但这其实也不能说明田丰劝谏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假如有其他人反对决战的话,田丰大可自己默不作声,让其他人去小悲去,而自己捞个喜剧结局,而假如大家都支持决战的话,袁绍力排众议听从田丰这一个孤家寡人的逆耳忠言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所以,无论如何劝谏都是一个坏的选择。明知如此,还要谏言,难道田丰不是傻子吗?

  因此,说来说去,不论出现哪种情况,审配、郭图他们的命运总归会比田丰要好。虽然在对局势的判断上他们似乎显得笨一些,但仔细一想就不难发现,就个人利益而言,他们才是聪明人!

  说到底,我们以前说田丰聪明,是因为他工于谋国,而现在说他傻,是因为他拙于谋身。这样的人,说起来很伟大、很崇高,但真正想去效仿的人相信一定不会太多。更多的人大概更愿意去做审配、郭图。而如果大家都变成了这样的聪明人,袁绍就要傻眼了。袁绍不过是个军阀,傻眼就傻眼吧。但如果涉及的是国家、民族的利益,那么最终傻眼的就是大家自己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该怎么办呢?曹操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丸,经历千难万险最终侥幸取胜。回师之后,他重赏当初劝谏他不要征乌丸的那些大臣,说:“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这是何等的气度啊!如果田丰是在曹操手下,又何至于会有那样的悲剧结局呢?然而,曹操征乌丸这个例子如此之闻名,也正说明了像曹操这样开明的领导是何其之少啊。(张剑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