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以人格为重,莫为“面子”所累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三湘风纪网

       好面子是中国人的传统德性之一。历史上数起来,头一个好面子的名人大约要算万世师表的关羽关云长。云长镇守荆州,刘玄德却在成都封侯拜相,将一个西凉野将马超马孟起也拜为“五虎将”之一,和自己平起平坐。云长生了气,竟不顾桃园结义之情,写封信给刘玄德,说大哥要是不改变成议,他就不干了,闹起罢工,要刘玄德的好看。慌得个玄德手足无措。还是军师明白云长的心思,闹来闹去不就是在面子上要个说法吗?好办。立刻回一封信去,说云长你不要闹了,马孟起这小子哪能和你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可没说斩的尽是无名鼠辈)的美髯公相比,你大哥这么做只是为的在大家伙面前显得一碗水端平而已。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云长你应该体谅你大哥的苦心。云长得了这一封回书,大大的感到有面子,果然不再闹了。不久就走麦城去了。此事明明白白记在诸葛孔明文集里,诚非杜撰也。

       其次,就是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剧,除去项羽骄傲自大,听不得不同意见之外,还吃亏在他爱讲“面子”上。兵败乌江,部下劝他东渡以图日后卷土重来,他却大呼:“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有何面目见之?”抹了脖子。一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汉子,让“面子”给毁了。

       奇怪的是,万世先师的孔老夫子,对面子却看得很淡。《论语》上说,老夫子在陈蔡很不得志,整日东奔西跑,时时遭人嘲笑:“老夫子呀,你不是圣人吗,怎么成天你东奔西跑,连口热水都喝不上,好像一只丧了家的狗似的。”老夫子怎么回答呢?他说:“你说得对呀。我正像一只无所归依的丧家狗呢!”孔老夫子终成圣人。

      《晋书·刘伶传》载:“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刘伶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这是一个关于面子的故事。故事告诉人们,名人刘伶如何以他的机智幽默,在尴尬的场合中挽回了面子。可见,刘伶很明白自己的处境,也很明白对方与自己力量上的悬殊。他所清楚的是,自己的名声并不是来于技击与打架,以己之短,如何能与人相斗呢?此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明智的认识,是一种心态上的平和。其实任何讲面子都是心态失衡带来的结果,无一例外。

       “面子”大概指的就是“脸”吧!所以,谁都讲面子、顾面子、怕丢面子。一个有面子的人,一个有很多人买帐的面子,在如今并不少见。如果你拥有这样一个面子,就很能感受到面子上的分量。作为这个意义上的面子,并非单纯只有人才会讲究。讲究面子的部门、单位,比个人还要讲究。比如说做表面上文章、务虚等等,其实便是对面子的一种装饰。

      讲面子这种习俗演化至今,已深入文化的血液,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纠缠。面子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心态的不平衡。面子问题其实是心态问题,也就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解决,面子其实也就显得很虚幻。

      鲁迅先生曾说过:“每一种身份,就是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种‘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所以,以违犯规章和社会公德,以损人利己和腐败堕落为代价来顾“面子”是划不来的。这样给予和得到的“面子”,装饰着一个低下、廉价的人格。因为,“面子”以人格为内涵,人格是“面子”的标志。“面子”可千万不能贬值,且对待“面子”更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奉劝世人应以人格为重,莫为“面子”所累,还生活本来面目吧。(永兴县反腐倡廉建设特邀研究员黄景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