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由“小姜湾整纪”说起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部队开始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首长心急如焚。于是,9月2日在新县小姜湾召开整顿纪律大会,会上公布了“三枪毙、三不准”的纪律。

  然而,10月13日部队到达黄冈总路嘴镇后,镇上的老乡还是跑光了。原来,仍有干部违反群众纪律,从店铺里“拿”了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条挑在枪上招摇过市。邓小平看到后脸色立即变了,“他是什么人,这么大胆子!”经调查,此人是野司警卫团四连副连长赵桂良,不仅是战斗英雄,还是个劳动模范。为严肃纪律,部队召开公判大会,决定枪毙赵桂良。这件事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吓跑的群众回来了,敢于和部队接近了,有的主动给部队带路”。

  小姜湾整纪,是党和军队历史上加强纪律建设的一个缩影。革命战争年代,纪律是党和军队的生命。如果不加强党的领导,严明党的纪律,就没有党的集中统一,就会一盘散沙。1948年11月,毛泽东在西柏坡题写“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于1949年元旦发表,在已经看到胜利曙光时,领袖如此强调纪律,可见在他心中,纪律建设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如今,党的地位、任务、环境与小姜湾整纪时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纪律建设一点也不能削弱,少数党员干部纪律松弛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被成就、职位、权力、欲望搞昏了头,明知违纪违法还要去干,还有的与群众不是越来越近,而是渐行渐远。

  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正为实现“中国梦”开始“新的远征”,在这个关口推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新的历史征程上的集中整纪。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一项项部署、一条条规定,无不突出“纪律”二字。而触犯了纪律的“红线”,无论是谁,无论过去有过什么贡献,一律受到严厉惩处。

  联想起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部队每次出发前,邓小平同志一定要派人问一问借住的农舍“门上好没有,水缸挑满没有,稻草捆好没有”。我们今天也应该有这样的自觉,一日三省吾身,为了我们这支队伍总有群众带路,纪律建设须常抓常新。(王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