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从“五品官员任九品知县”说干部人事能上能下制度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5-08-27 11:08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以前电视剧《康熙王朝》有这样一幕:康熙在出巡长城时发现张庭玉是一人才,于是下旨让他担任怀柔知县,丞相明珠进谏:“张庭玉是朝中五品官员,担任九品知县不符合吏部规矩!”康熙答:“知县乃朝廷之基,朕要让全国一千多个知县都知道,还要让他们中间多出几个一品官员。”看罢,笔者感慨良久,在佩服康熙英明神武的同时,不禁联想到当前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领导干部的能上能下制度。
     以前是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无过便是功,没犯大错不该下,没有去处不好下,没人来接不能下,人情难却不给下,;按资质深浅,职务高低、社会关系等确定人员去留;上设高门槛,下调深加抵触,多有抱怨等多种错误观念;超职数配备干部,官员越来越多,人浮于事,甚至有的班子成员比普通干部还多,这样增加了财政压力,机构臃肿,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助长了腐败;对常年在基层工作工作,一线工作的有突出贡献的,又才能的年轻干部却很少过闻,任他们磨去激情,磨去岁月,磨去信心,有不少公务人员在网上晒自己的工作,晒自己的工资,一方面是让别人了解公务员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干部人事制度的不完善。现今湖南省委办公厅和省委组织部出台了5个干部规范文件,涉及领导职数,选拔任用流程,干部考核,竞争性选拔,破格提拔等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彰显省委对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空前力度和坚定决心。
    究其领导干部不能下的原因:一是封建特权思想作崇,也就是官本位思想,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所谓的“官本位”思想,早已积习难改、根深蒂固。过去历史中的那些“尊卑有序”、“官大一级压死人”都自不待言,就是在今天,官员手中特权较多、社会地位较高的现实,也让人不得不对当官充满了渴望和向往。二是缺乏公仆意识,公仆思想古已有之,在不同时代其内涵也不同,我们党强调的公仆意识,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是一切权力的主体和最终来源,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三是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权力具有双重性,是把双刃剑,既可以用到正确的方面,造福人民,也可以用到错误的方面,引发祸害,危害人民。四是领导干部不能下的原因也因为现在还没有规范健全的干部解职的制度,没有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
    因此,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一种长效机制,制定严密的干部竞争考核措施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一是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优胜劣汰,让在位的干部有危机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切实做好人民公仆,让不在位的干部心服口服,不感到丢人,让干部“能上能下”成为一种常态。二是考核机制,制定严密的考核机制,调整不胜任现职,工作不力的领导干部,例如用连续两年末位制来淘汰或予以免职,不尽责就是失职,无作为就是过错,达到增强干部责任心,对工作不敢懈怠;改变工作作风,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干部采取组织处理的手段,免去现职。
    古代的康熙都能把居高位者放到基层建功立业,也重视一线工作人员让其可以担当大任,而现在我们有何理由说领导干部不能能上能下呢?正确对待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人事制度,不断完善人事改革制度,如任期内建立基本的试用制度、淘汰制度、降职制度、辞职制度等。倡导健康正常的用人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让能者上,庸者下,人尽其才,铁腕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倡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常态机制,保持干部队伍活力,改变干部作风,取信于民。(鼎城区 范贤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