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

编辑:李慧芳 发表时间:2016-10-18 11:19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孔子说:“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者,莫若先虚其内也;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欲民之速服也者,莫若以道御之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意谓君子所说的话要被民众相信,不如先做到自己虚心;要想政令迅速推行,不如自己带头执行;要想民众迅速服从,不如用道去教育他们。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接着分析说:“故不先以身,虽行必邻矣;不以道御之,虽服必强矣;故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矣;外内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者矣。四者,治民之统也。”

    意思是:所以,如果自己不带头,政令即使推行也不会长远;不用道去教育他们,他们即使服从也必定很勉强;如果不忠诚守信,就无法让百姓亲近;自己不能做到表里一致,就无法取信于民。这四点,是领导民众的纲领。 

    孔子讲的四条“治民之统”,就是要求在这四方面为民众做出样子。

    我们重点看看题目这两句。

    题目这两句,讲的是为政者要想使其政令迅速推行开来,就应该自己带头的问题。比如在廉洁方面,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样,廉政措施哪有落实不了的道理?反之,那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了,群众不服气,又怎么谈得上落实?

    为什么孔子反复强调在上位的人要带头?

    因为在孔子看来,“躬行者,政之始也”(同上),认为身体力行,是政事的根本。处在上位的人,都是有职有权的人,他们做正了,也就能实现孔子说的“百姓不命而敬恭”(《礼记·哀公问》)了。 

    孔子的弟子曾子说:“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论语·子张》)要想凝聚人心,居于上位的人,一定要做正。上不正,下必乱。

    在《墨子·兼爱》篇里,墨子讲了一个“楚灵王好士细腰”的故事,说楚灵王有个怪癖,特别喜欢细腰。因此,为了讨得他的喜欢,臣吏、妻妾、宫女就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腰变细。采取了各种方法,特别是少吃,有的人一天连一顿饭都不敢吃饱。结果,人倒是很快瘦下来了,可是体力却急剧下降,连系腰带的力气都没有了;蹲下去不扶墙就站不起来,这样不到一年,人人都面如死灰。 

    中国历史上,内乱之重多于外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为政者缺才少德,自己做不正,引发民怨,当矛盾难以承受、又形成数量上的质变之时,就会引发动乱。

    孔子说:“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春秋繁露·俞序》)没有行动,一切无从谈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