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毛泽东的四封家书

编辑:李慧芳 发表时间:2016-10-18 11:19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岸英、岸清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清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片本,单张相片,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悬念。

    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

    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你们情形如何?甚以为念。

                                                毛泽东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说明

    毛岸英、毛岸青是毛泽东与杨开慧所生子。毛泽东在信中将“岸青”写成“岸清”,为让读者领略到伟人书信的原貌,我们不作修正。

    毛岸英,1922年出生,1937年到苏联学习。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长达四年的苏联卫国战争由此开始,1944年,毛岸英在苏联红军中担任某坦克连党代表,远赴前线作战。1945年底,毛岸英回到阔别八年之久的祖国。回国后,他积极参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并以自己的语言优势,翻译了多部马列著作。1950年,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不幸战死沙场,得年28岁。

    毛泽东写这封信的1941年,毛岸英与弟弟毛岸青都在苏联念书。毛泽东很关心他们读书的情况,1939年8月,毛泽东曾去信给毛岸英兄弟,告诉他们已托时任中国共产党驻西安代表林伯渠买了一批书寄给他们,这封信提到这批书未成功寄达。毛泽东也在信中经常提到自己的读书情况,如1939年8月的信中即说他近来“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

    毛泽东对子女的教育,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并不放任自流。1947年毛泽东在写给毛岸英的信中,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这大概就是毛泽东教育子女的原则吧。

    你不会再做河伯了

    李讷娃:

    刚发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无极。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没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这就好了,这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现在好了,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为你祝贺!

                                                            爸爸

                                                          一月四日

    ■说明

    这是毛泽东1963年1月4日写给小女儿李讷的信。当时,23岁的李讷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念书。《庄子·秋水》中讲到有一个自大的河伯,见到百川灌河,水流巨大,欣欣然有喜色,自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等看到无边无际的北海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河伯正是毛泽东信中所说的翘尾巴、自以为是的人。

    毛泽东对李讷的大学生活十分关注,始终给予处在痛苦与困惑中的李讷鼓励。十一天后,即1963年1月15日,毛泽东又去信给李讷,信中说她“大有壮志雄心,大有自我批评,大有痛苦、伤心,都是极好的”,并鼓励她要合群,多与同学们交心,因为“学人之长,克己之短,大有可为”。

    未便单独地特殊地照顾少数地方

    逸民同志:

    一月三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感谢你详细地将乡里情形告诉我。

    乡里贫苦人民生活困难,烈士家属更加困难,暂时只好忍耐一点,待土地改革后就可能好一些了,那时人民政府也可能给人民以一些帮助,例如贷款等,人民就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

    烈属的照顾是全国范围内的事,全国有几百万户烈属,都要照顾,自未便单独地特殊地照顾少数地方。但最困难的人民,当地人民政府在减租时土改时及青黄不接的岁月,应当尽可能给以照顾。

    你在乡里做工作,很好,可以常常来信,告我以乡中情形。

    请你替我问候乡里的同志们,希望大家努力和进步。

    此复,顺祝

    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〇年五月八日

    ■说明

    毛逸民是毛泽东的远房叔父,1950年时在中共湘潭县第三区委员会担任宣传委员。在近代中国革命中,湘潭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不少人为自己的理想、为民族的独立、为国家的富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逸民希望兼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家亲戚、湘潭儿女这三重身份的毛泽东,能重点照顾湘潭当地的烈士家属。毛泽东在这封信中认为烈属的照顾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不能特殊对待某个地区,更不能特殊对待自己的家乡,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

    在家书中向亲戚询问当地百姓的生活情况、地方政府的施政情况,是毛泽东联系基层群众的一种常用方式。当然,毛泽东也很关心亲戚们的生活情况,有时也用自己的稿费予以接济。

    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

    南松表兄:

    正月来信收到了,感谢你的好意。运昌兄给我多次信,我回了一信,寄南县白蚌口,不知他收到没有?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十哥、十七哥还在否?十一哥健在甚慰,他有信来,我已回了一信,不知他收到否?你说乡里缺粮,政府不发,不知现在怎么样?还是缺粮吗?政府一点办法也没想吗?来信时请详为告我。

    此复,即问

    近安

                                               毛泽东

                                                一九五〇年五月十二日

    ■说明

    文南松、文运昌是毛泽东的表兄。信中提到的十哥叫文泮香,他是文南松、文运昌的大哥,十一哥叫文涧泉,十七哥叫文枚清,是文涧泉的胞弟。写这封信的五天前,即1950年5月7日,毛泽东去信给文涧泉,向他询问十哥、十七哥的情况,这封信中再次询问他们的情况,可见毛泽东对亲友的惦念。

    毛泽东经常收到要他介绍工作的亲友来信,这封信中提到的文运昌,早在1937年11月就写信给毛泽东,表达了想去陕北工作的意愿,毛泽东同月27日回信给他,说陕北“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委婉拒绝了他的请求。新中国成立后,文运昌又通过文南松,请毛泽东为他介绍一份工作,毛泽东坚持不为自己的亲戚谋利,要文运昌自谋职业。

    (陈彧之 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