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荷香销晚夏 梅韵浸长冬

编辑:蒋伟 发表时间:2016-03-07 15:27 来源:三湘风纪网

    荷开七月,迎骄阳而不惧,赏众目而不媚;梅映寒冬,万花敢向雪中去,一树独先天下春。

    自古,花因人而盛,人因花而名。荷之“淡、雅”,梅之“清、幽”,自是绕不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周敦颐,绕不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王安石。周敦颐写荷,寥寥几字,写尽荷花恬淡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风骨;而王安石咏梅,自是有铁骨冰心、坚强不屈、迎风傲雪之态。以文喻情,文表心声,周敦颐爱莲,王安石赞梅,恰是他们追求心灵境界超脱于他们所生存时代的表达。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漫长而嘈杂,喧哗而动荡。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不随世俗、清廉勤勉的周敦颐,才有了卷舒开合任天真的淡雅与自然;有了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的王安石,也才有了霜欺雪压不回头的冷峻与凌然。而这样的历史,一路走来,虽然跌宕起伏,缠绵悱恻,终究是恢弘大气,值得我们一唱三吟。

    记忆中,有一种荷,长在圆明园废墟边的淤泥里,以静默的勇气、时光的坚韧,让人面对残壁断垣而不自弃,面对荒草杂木而不自卑。这样的荷,始终以一种清水里的气节,埋首淤泥而不侵的精神,历经百年风雨动荡,见证历史沧桑。也许,这样的荷之风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饱受挫折与磨难依然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力量源泉。

    有一种荷,长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这样的荷,即使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在彷徨寂寞的心境下,依然袅袅婷婷、婀娜多姿,笑迎苦难和挫折,体现着旧中国知识分子敢于冲破黑暗现实,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美好向往。而朱自清在反饥饿、反内战的斗争中,虽身患重病,毅然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这样的人与荷,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心中的梅花,固然高洁、宁静、美好。而梅花历经漫漫长冬,相随皑皑白雪,更有了三九严寒何所惧,千里冰霜脚下踩的豪情与坚贞。一曲“红梅赞”,将共产党人的坦荡心灵和壮丽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今人激越和振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伟人的这首《卜算子·咏梅》以生动的文学艺术形式,抒发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乐观情怀。也许,正是这样的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荷与梅,一个笑迎炎夏,一个乐对寒冬,像是立在大自然的两个坐标,让人不至于迷失在春暖花开的温软里,不至于迷失在秋色宜人的舒贴里。也许,太平胜景,今天的我们,不太需要离家别舍、万里跋涉的豪情;和平年代,更少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可今天,在先辈们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这片热土上安逸而富足生活的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该怎样续写傲骨嶙峋的历史和成全大写的人格,该怎样传承无私无畏的品行和为天下呼的德操,又该怎样担负起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也许,这样的命题太深太广,可认真思量起来,不外乎一句话,坚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以荷的清白、梅之铮骨面向众生,为理想、为信念不改初衷。

    如果你身居庙堂,当心忧天下、情系黎民,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人间疾苦声;处江湖之远,应洁身自好、尽守本分,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为官者,宜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民者,需遵规守纪、安居乐业。富贵者,要思一米一粥之不易;贫贱者,也不为斗米折腰。如此,坚持荷花品格,守住清正底线,才有最纯化的生存土壤;弘扬梅花精神,提升品味节操,才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格调。只有这样,“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安”的教训才不至于成为活生生的例子。

    政治清廉,则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党风清廉,应咬定青山不放松,任你东西南北风。人人清廉,视一丝一粒,我之名节。那么,我们的国家、社会都将风清气正,尽享太平。

    在中国梦的旋律里,让我们每个人做一株荷吧,开在自己的池塘里,亭亭玉立,摇曳生姿;做一枝梅吧,绽放枝头,不管是悬崖还是山石,都挡不住我们迎风含笑的英姿。(澧县妇幼保健院 廖梅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