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布衣都督”汤寿潜

编辑:李慧芳 发表时间:2016-05-31 08:03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清末民初,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曾活跃着这样一位浙江萧山籍英才:他呼吁变法维新,投身教育事业,主持筑路保路运动。他就是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政治活动家、辛亥革命后出任浙江省军政府都督的汤寿潜。近代实业家张謇总结其一生为“夙以时务致称,晚以铁路见贤”,并赞扬他“立名于当时,可式于后人”。

    以时务致称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蛰先,今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人。汤寿潜一生勤奋好学,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危言》《理财百策》《宪法古义》等。

    1890年,汤寿潜怀着改变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外侮局面的心愿,将自己历年研究所得,写成四卷本的《危言》一书。该书发表后对当时朝野震动甚大,后人将之与邵作舟的《邵氏危言》、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并称为“三大危言”。

    《危言》的主旨是宣传维新思想、表达变法诉求。他要求严惩贪官污吏以使政治清廉;他提倡俭朴,痛斥一些人“不师夷人之长技,而徒濡染其穷奢极巧之风”;他主张改革考试制度、选官制度,坚决废除腐败的捐官制度,精简机构,遣汰冗员;他呼吁开发矿藏、修建铁路、加强海军、实行晚育;他提倡认真学习西法,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曾说:“贫于财之非贫,而贫于才之谓贫。”

    《危言》中这些关于倡廉惩贪、崇朴斥奢、重视人才、关心国家的议论,显示了汤寿潜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至今读来仍让人深有启迪。

    以铁路见贤

    1898年10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苏杭甬铁路草约》,借款筑路,出卖路权,舆论一片哗然。草约签订后,铁路迟迟没有开工,为了将路权留在中国人手中,1905年7月,浙江绅商在上海集议拒借英款,成立商办全浙铁路公司,汤寿潜被推举为公司总理,发动民间集资,建造商办铁路。

    英国对此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向清政府施压,强行要求借款。1907年10月,浙路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一致反对清政府借款卖路,并成立了“浙江国民拒款会”,各地掀起了群众集民股、保路权的爱国运动。据当时报刊记载,不仅绅商认股,就连学生、挑夫、车夫、僧道等也节衣缩食,纷纷认股,民间所认股款大大超过了拟借英款。拒款保路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加快了铁路修造进度。苏杭甬铁路浙江段1906年动工,1909年竣工,用时仅三年。此路质量之优、造价之省、建造速度之快,均为当时全国民办铁路之最。

    苏杭甬铁路浙江段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是与公司总理汤寿潜的辛勤工作、忘我付出分不开的。在主持集资筑路的几年间,他任劳任怨,废寝忘食。汤寿潜一方面要与受到英国施压的清政府斡旋,另一方面要安抚民心,解决由于铁路所经之处要毁坏一些田地、房屋与坟墓,致使一些乡民不满等问题。在几年之中,他“不受薪金,不支公费,芒鞋徒步,忽杭忽沪者无论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杭州新军起义,成立浙江军政府,汤寿潜被推举为浙江都督。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汤寿潜被任命为交通总长,但未上任,不久改任浙路公司理事长。

    以清廉传世

    汤寿潜为人正直,为官清廉。1894年,汤寿潜在安徽青阳当知县期间,对衙役要求极严,不许他们对百姓敲诈勒索。当时的衙役俸禄很低,汤寿潜很关心家中人口较多或有病人的衙役的生计,从自己的俸禄和《危言》的稿酬中挤出一些用于接济。因此,汤寿潜虽然只做了三个多月的知县,就赔上了白银三百多两,连回乡的路费也只好动用《危言》的版权费。

    汤寿潜在经营浙江铁路时,经手的金钱不计其数,但他两袖清风,甚至担任总理之职而不支薪水。在全浙铁路被袁世凯收归国有后,袁世凯通过全浙铁路公司拨发20万银元,作为汤寿潜经营公司四年多不支一分薪资的补偿,但汤寿潜分文不受,而是将全部款项捐出,用于建造浙江图书馆。

    汤寿潜一生简朴,他不讲究吃穿,也不讲究排场,经常是身穿一套土布短褂,头戴一顶箬帽,脚穿一双蒲鞋,手拿一把纸伞,穿梭在沪杭之间,为路事奔波。他常乘三等车船出行,路途要是不长,就干脆以步当车。他的这种精神,深受时人赞誉,“布衣都督”“布衣总理”“蒲鞋督办”等美名不胫而走。 

    汤寿潜不仅生前清廉,而且要求家人在其死后能传承“自苦”的精神。他在给儿子的遗嘱中写道:“吾生平恒以自苦为极,虽为人不多,自为实少,吾仲吾季亦善得吾心。家本俭素,不求给足,故命汝曹亲农贾之业,勿慕仕宦。”他还对自己的后事有所交代:“吾终之后,敛用野服,勿称故官,毋赴于位,毋受赙赠,在位者苟以追饰之礼见加,勿受也。”

    1917年6月6日,汤寿潜在萧山临浦逝世。汤寿潜的墓地在桐庐阳山畈,是他的朋友滕春楦的私产。汤寿潜生前曾到过阳山畈,并对其景色赞叹不已。在谈到身后事时,滕春楦表示:“我这里有大片的山林和田地,任你挑选,只要你看得中意,我就送你50亩。”汤寿潜拒而不受。汤寿潜死后,他的家人再次拒绝了滕春楦相赠之意。后来,家人按市价向滕春楦买下阳山畈的墓地,于1920年底将汤寿潜安葬在此。

    汤寿潜的女婿是有“中国当代理学大师”之称的马一浮先生。马一浮撰写的《绍兴汤先生墓志铭》称汤寿潜“事亲则遗禄以毕养,爱人则损己以成惠,立事则示俭以厉俗”,确为汤寿潜一生为人做事的真实写照。1936年5月,萧山乡民为追念汤寿潜功德,建“汤蛰先先生纪念碑”一座,立于茅山之巅,怀念这位“布衣都督”。(张德良 徐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