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沈鸿:无限忠诚谱华章

编辑:李慧芳 发表时间:2016-06-27 16:11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沈鸿,1906年5月出生,浙江省海宁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质奖章获得者、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父亲带着办工厂的10台机床和7名工人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从事军工生产。”谈起父亲当年的故事,沈鸿的儿子吴英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是我国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的总设计师,主持制造了用于冶金工业的3万吨模锻水压机等九大设备,组织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手册》等大型工具书,是我国机电工业的奠基人,毛主席曾亲笔题写‘无限忠诚’褒奖。”

    沈鸿参与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和开拓,殚精竭虑,勇挑重担,尽管不是自己职务内的工作,但只要是组织上安排的,都坚决服从。他说:“共产党的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什么岗位需要,就应该到什么岗位去。”

    “父亲每次都是临危受命,承担的每一项工程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吴英说,父亲虽然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从不居功,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父亲是我最敬重的人。他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仰,这种精神融入到了工作和生活中,对我们后辈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吴英回忆说,亲戚们想见到沈鸿很难,逢年过节亲戚聚会,他总是露个面就回房间学习和工作去了,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小时候我也曾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父母陪伴很多,后来我长大懂事了,才渐渐了解到父亲工作的重要,我为父亲而自豪。”

    “父亲的公文包里除了大量的工作图纸资料,一本《党员必读》一定随身携带,时时学习。”吴英告诉记者,“他在病重住院后,还随身携带着《党员必读》,最后还是我亲手把这本书从医院里带回家的。”这本《党员必读》如今珍藏在海宁市沈鸿纪念馆里,书页早已发黄,封面都已折断,但每一页都有用红笔或铅笔勾画的批注和重点线,每一篇文献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每一个章节,都标注了字数和段落数,并按不同篇目贴上了标签。

    “父亲对事业始终保持着忠诚和热情,并且还把这种精神带到了生活中。他没有私心,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吴英回忆说,“他对家人的严格也是出了名的,特别反对‘走后门’。”

    对此吴英曾经也不理解。有一年,吴英想参军,想让父亲帮他打个招呼,但父亲说的话让吴英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如果部队因为你是独子而不吸收你入伍,你想让我去替你‘走后门’,那永远也办不到。”1982年,吴英毕业前,沈鸿专门交代秘书,谁都不能帮吴英为工作上的事打招呼。吴英听说后有点情绪,但知道父亲言出必行、按规矩办事的脾气,也就作罢了。

    “父亲对我可谓是言传身教,他能够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无私为公的精神,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吴英说,“我永远记得父亲在病重弥留之际对母亲交代的三件事:钱(20万元)已经捐了,书也要捐,房子就按政策办,不能搞特殊化。”

    如今,建在海宁市教育园区的沈鸿纪念馆已成为浙江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在“清风廉影”展厅里,挂着“功高不骄平易近人,年高不惰发挥余热,誉高不辍严谨认真,位高不贪廉洁奉公”的评语。这是后人对沈鸿清廉家风最好的纪念。

    近日,应邀来海宁作“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暨优秀党史人物革命事迹报告会的吴英,到海宁后的晚饭就在食堂里解决,严格遵循了沈鸿对于外出定下的“约法四章”:不游山玩水,不吃请受礼,不要前呼后拥地迎送,不惊动当地领导。(颜新文 马彩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