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罗城廉吏—布衣尚书夏原吉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7-04-19 21:43 来源:三湘风纪网

     夏原吉(1367~1430年),字维喆。祖籍江西德兴,元朝末年,尚在腹中的夏原吉,随祖父母、父母和叔叔为避免战乱逃到了汨罗江边,租住在江边的归义驿(今湖南省汨罗市归义镇归义街)。在汨罗江畔,夏原吉在父亲开办的私塾随父就读,后子承父业,开设塾馆执教,直至23岁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才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采访使等。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历任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兼太子少傅、太师等职。官居一品、总揽六部、官高位显、勤政忧民、清廉正直、政绩卓越。明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五百多年的沧桑岁月里,汨罗坊间仍然流传着关于夏原吉动人的历史故事。
     布衣瓦器
     永乐二十二年,任户部尚书夏原吉多次上奏劝说明成祖朱棣不宜再次北征蒙元,惹得明成祖盛怒,将其下狱并抄家。抄家的官员和锦衣卫来到夏家后,不见一个家丁奴婢,夫人郑氏和婆婆廖太夫人自己在打扫房间。原来皇上曾赐予家丁女仆,夏原吉坚辞不受。数十名锦衣卫翻箱倒柜,除皇上亲赐的几匹绸缎整齐地放在箱中原封未动外,其余皆粗布袍服,有的甚至还打了补丁。神龛上除供奉的两个金玉器皿为皇上所赐外,其余所用全为陶瓦粗瓷之器。所有吃的、穿的、用的,与普通百姓之家几乎没有区别。太夫人和少夫人也和普通家庭主妇差不多,丝毫看不出是两位诰命夫人,子女们无一有纨绔公子和大家小姐的派头。大半个时辰后,几十名锦衣卫都相继感叹:“这一搜还真是出人意料,尚书大人真是一位大清官,是真正的布衣尚书!”太子朱高炽得知后,顿时明白了夏元吉是真正的忠臣廉吏,是江山社稷之栋梁,继位后亲自到狱中接他出狱,并恢复了他的官职。
     拒贿惩贪
     洪武三十年,夏原吉巡视四川,领了调令后仅带了两个公丁和一个秘书。夏原吉刚来到成都就听说,有一退休的周姓县官依仗儿子任泸州知府之势,不仅抗税不缴,还鱼肉百姓,民怨沸腾,他当即找来这个退休县官当面清查核实后将其收监,并命其子前来。泸州周知府一到成都便送了很多银子给夏原吉,夏原吉悉数收下。周知府满心高兴,心想父亲有救了,哪有当官不爱钱的!不料夏元吉秉公执法,将这位退休县令依法判刑,将其子削职为民,将贿银散与被欺压的百姓,众人无不拍手称快,交口称赞夏原吉的清廉公正。史载夏原吉“为四省督粮,拒贿赂,救灾民,贬贪官”。
     为了筹措营建北都和下西洋的巨额费用,夏原吉决定开源节流,奏请精简机构和裁剪冗员。有人偷偷向夏原吉行贿,请求高抬贵手,但夏原吉将所贿之钱财尽数挂在自家的屋檐下,以示锐意改革之决心,清廉自律之志守,令行贿之人望而生畏。
     三份俸禄
     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夏原吉除了继续担任总六部尚书外,还被晋升为太子上保兼太子少傅。仁宗深知这位大臣兼老师的为人正直,为官德清,虽然生活上过得很清贫,但给他的赏银他是万万不会受的,便史无前例地命他领取三份俸禄,以示对夏原吉的褒奖,也可帮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夏原吉接到圣旨后,连夜上殿,坚决不肯接受另外两份俸禄,只领取六部总尚书一职的俸禄。仁宗语重心长地说:“你秉公办事,尽心尽责,一心为朝廷,从不考虑自己。给你这些,是你劳动所得,并不是格外对待。”夏原吉再三推辞,最后竟站立不动,一言不发,脸涨得通红。仁宗见他如此顽固,气得只能骂:“这老头,倔强得像头牛!君无戏言,不准你再推辞!”相持之中,夏原吉只得领取两份俸禄后,才平息这场君臣之间的“受命与抗命”之争。
     两担麦子
     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夏原吉的弟弟夏原启踏上赴京之路去拜见已是二品大官的哥哥,希望哥哥能给自己在天子脚下谋个一官半职。到哥哥家后,夏原启发现原来哥哥家过得十分节俭,既没有锦衣华服,也无山珍海味,就连鱼肉都难以常常吃。他打心里明白,哥哥像父亲一样清廉自守、严于律己、恪守本份,除国家规定的俸禄外,余财断是分毫不取的,便不忍向哥哥再提半个字。返回前日,成祖亲自诏见夏原启并命人将他送到码头,船上行囊简单,仅有夏原吉送的两担麦子。送行人将这一情况告知成祖后成祖甚为惊奇,对夏原吉说:“你怎么只打发两担麦子给你弟弟?”夏原吉平淡地回答:平时我的俸禄都寄回去了,手头没有积蓄,能给的只有两担麦子了。”成祖听后被夏原吉的清廉所感动,于是“赐异布数疋。”(汨罗市纪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