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从“风宪牌坊”看古代从严治吏地位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7-07-31 17:24 来源:三湘风纪网

     在离嘉禾县城2公里的钟水河畔,座落着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荫溪村。
     在该村位于村南面渡口,屹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风宪牌坊”。据历史记载,风宪牌坊是明仁宗皇帝为了表彰时任南京巡河御史李祚治史有功,御赐李祚府为风宪府,并建立风宪牌坊。

     据该村族谱记载:“李祚(湖南省嘉禾县荫溪人),明明经出生,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年号,公元1413年)任光禄寺监事,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任太仆寺卿,洪熙乙巳年(明仁宗年号,公元1425年)升南京巡河御史。”
     “风宪”一词,指古代监察机构、人员及有关事务的常用代名词之一。自秦汉起我国即建立以监督百官、弹劾不法、肃清政治为目标的国家监察制度及体系:其官员称“御史”,其职责比喻为“风霜之任”“风纪之责”;其办事官署称“宪台” “宪司”;其出京执法称“持宪节”。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中“晏如掌风宪”,即指凌晏如执掌中央监察机构都察院。
     据族谱记载:“南京地震,汉王内反,交趾反叛,斯时望风负驽,人心惶惶,公节所至,持以静镇,其厘则懋绩,太慰宸衷……”。讲述李祚在升任南京巡河御史期间,有一年,南京地震,一些早有预谋的朝廷叛赋便勾结民间反明复元势力乘机兴风作浪,内反外判,致使朝廷上下乱成一团,黎民百姓人心惶惶。明仁宗在万般无奈之际,命令时任南京巡河御史的李祚平定叛乱,李祚接令后,严肃查处叛乱朝廷官员相关罪证,几个月就查清了官员的贪腐行径,使朝廷上下黎民百姓得以安宁。
     明仁宗皇帝为表彰李祚在平乱过程中的监察功绩,遂“以御史解组期,建坊李族房内,……御赐‘风宪’额以表彰之”。后衡州知府李循义与临武知县刘熙奉诏,从外地运来巨石,在荫溪村为李祚修建了“风宪牌坊”,并刻“恩荣”二字于牌坊上。
     其意为“其身也直,其气也刚,其风也宪”。这座由青石雕塑而建的“风宪”牌坊,历经蹉跎岁月,饱受风雨沧桑,至今仍完好无损地屹立在荫溪村,成为教育后人世世代代清正廉明的历史见证文物;也是我国古代为表彰廉政监察官员,倡导官吏作风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之风的最早表现形式,足以见证着古代从严治吏的地位之高。(嘉禾县纪委 李建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