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一根钓竿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8-07-23 11:33 来源:三湘风纪网

  卯时,天微亮。

  春寒料峭,树枝挂满冰霜,凛冽的北风刮来,寒气逼人。

  道州南门外,人头攒动,黑压压地,伫立在道路的两旁。

  这些都是道州城的百姓,他们瑟瑟发抖、眉上有霜,只为送别他们心中勤政爱民的道州司马寇准。

  “来啦,快看!‘寇公’来啦!”眼尖的孩子冲着大伙嚷起来。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城门内舂陵街的青石板小道。

  小道的尽头,一匹廋马拖着一辆破车,马车前头步行着一位老者。

  老者缓缓走近,似乎有些吃惊。

  只见老者须发皆白,一袭青衫,年逾花甲,炯炯双目却透出坚毅的目光。

  他就是离任的道州司马寇准。

  因公正廉洁、爱民恤贫,当地百姓对寇准尊敬有加。

  他边走边向人群拱手。“谢谢乡亲们!乡亲们回去吧!”

  人群哗的一声聚拢过来,将寇准团团围在中间,人和车被迫停了下来。

  “寇公您等等!老朽为您送行了。”

  一位身披蓑衣的老翁高举着一根钓竿挤进人群。

  “雷州千里之外,关山险丛,老朽已近冢中,不能追随左右,就赠此钓竿陪伴寇公远赴雷州钓太平吧!”此时,老翁举袖拭泪,另一手高举起那一根钓竿。

  一句话,让寇准闪过这几年自己在道州的一幕幕。

  刚就任道州司马时,州中没有司马公廨。州官看他是朝廷罪臣,倨傲无礼。然而道州百姓知道他是个好官,自发组织起来,为他盖了一座公廨。

  犹记得那个冬日的大雪天,他信步潇水之滨时,有一垂钓渔翁指着潭水说,这潭叫金鼎潭,潭中有一金鼎,当金鼎出现时,天下就会太平,而他在钓太平。听到此语,寇准拿出积蓄,请来能工巧匠,在金鼎潭边修建了一个小小凉亭,取名“太平楼”,企盼有那么一天,这只沉下去的金鼎真像仙人所说的那样自己浮出来。

  他常登临其上,北眺中原大地,发忧国忧民之思,吟出了《春日怀旧》一诗:

  高楼聊引睇,杳杳一平川。

  野水无人渡,孤舟竞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萤。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老渔翁正是眼前的这位举着钓竿的老朽。

  钓竿系青竹所制,青竹虽轻,情意深重。

  这根钓竿,是道州百姓对寇准爱民为民的最高敬意。

  寇准神色凝重,从老翁手中恭恭敬敬地接过这根拇指粗的钓竿。

  另一位白发苍苍的拄拐老者,蹒跚地走到寇准面前,手里颤巍巍地捧着一杯浊酒。

  顿时,喧嚣的人群安静下来。

  老者眼中噙着泪,泣声道:“寇公在朝廷一心为天下百姓谋太平,在道州一心为百姓平谋福利,公德似海,公恩如山。”

  他哽咽了一下,“今天,我们不敢以重礼相送,生怕有辱寇公您的清名,仅以浊酒一杯,祝愿寇公此去雷州,再无谴谪。”言罢,老人已是泣不成声。

  泪水漫过老者沟壑纵横的皱纹,滴落在青石板,滴答有声。

  送行的父老乡亲闻言皆伏地而跪,掩面痛哭。

  蓦地,寇准眼含热泪,回顾一生,感慨万千。

  他出生名门望族,父亲寇湘于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被封为国公。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他考中进士,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出任宰相。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势若危卵,在一片南迁声中,寇准力主真宗亲征。真宗抵达澶州后,寇准指挥军士射杀辽军先锋挞览,订立了“澶渊之盟”……

  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四十余年宦海沉浮,即使两度罢相,他也无悔写到:萧萧疏叶下长亭,云淡秋空一雁经。

  寇准凝视着杯中浊酒,将杯送至嘴边,脖颈微扬,一饮而尽。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寇准吟唱着,手握钓竿如持节般虔诚,步履坚定,一路向南,回望道州,背后的布衣们十里相送尤垂泪不已。

  天圣元年闰九月十二日,北徙衡州司马的诏令到了,可63岁的寇准已于五天前病逝于雷州,临死前仍担心百姓庄稼被水淹。死后家徒四壁,乞奏朝廷拨钱归葬故里,灵柩运至洛阳,钱已用完,只得寄埋当地……

  “风雨一楼千古在,潇湘二水万年流。”寇准离任后,百姓将太平楼改为寇公楼。千年来,寇公楼历经一迁五重建,依旧屹立在道州古城墙上,守护太平。(道县纪委监委 何俊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