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的夹缝人生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写的《夹缝与“二月天”》一文说过,世人谁又不是处在夹缝中呢?这夹缝好像既有形又无形,既具体又抽象。夹缝的坚壁有道德的规范,有法纪的约束等等。纪检人身处反腐倡廉一线,肩负着重要光荣职责,他们的夹缝人生更加美丽多彩,他们的道德纪律要求更高更严。
纪检夹缝人生离不开“忠诚”。古人云:“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忠诚、干净、担当”,忠诚什么时候都在第一位,没有“忠诚”何以“干净”、何来“担当”?正因如此,执纪者要求别人对党忠诚自己更应在忠诚上做出表率。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纪检事业——这是纪检人的灵魂。灵魂在,则立场坚定,行为果敢;灵魂丢,则魂不守舍,离心离德。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
衡量忠诚度,关键看言行。纪检人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对党忠诚、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提高本领、带头锤炼作风,时刻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纪检人作为权力的监督者,党的忠诚卫士,由于岗位特殊,更要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党性原则,保持政治定力,任何时候都时刻牢记自己是党和人民利益的“守护神”,是党内腐败的“啄木鸟”,始终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把忠于党的基因浸入血液、融入灵魂。90年前,党中央第一届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等10名成员在白色恐怖英勇斗争中牺牲,无一人叛党投敌,在血与火中书写了对党的忠诚。
纪检夹缝人生少不了“廉洁”。守住廉洁,先要理解好公与私,苦与乐,俭与奢,廉与腐之间的关系和内涵。事事出于公心,克制自己的私心,“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要先吃苦、后享乐,肯吃苦、多奉献,群众才会信任你、跟着你。见困难就上,见便宜就让。人人保持清醒头脑,不取身外之物、不贪不义之财,不为物欲所累、不做出格之事。
奢侈浪费不仅浪费钱财,更重要的是销蚀奋斗精神,败坏社会风气,同样是一种腐败行为,同样能导致人亡政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艰苦朴素,勤俭办事。反腐败倡廉洁,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把法纪当准绳来守卫,工作起来就会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把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做好。要甘于奉献,做任何事时都把心态回归到零,把每一次任务视为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奉献自己的机会。爱岗才能敬业,敬业才能精业。
在查处大案要案打硬仗的时候,不能忘记在小事、小节、小利面前,管得住嘴、管得住手、管得住脚,树立良好形象。只有自身清白,无私无畏,把个人荣辱得失放在一边,把群众感受作为反腐斗争的“晴雨表”。守住廉洁底线,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如清代名臣张伯行,曾任地方按察使、巡抚、礼部尚书,他一生以“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自勉,始终坚持如一,清正自守,政绩卓著,终成为古代廉吏的典范。
纪检夹缝人生缺不得“纪律”。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干部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腐败。《克雷洛夫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骑师驯出一匹好马,便认为套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把缰绳去掉了,任马儿在原野上奔跑,这匹马感到没有束缚,就越来越胆大,一路狂奔,把骑师摔下来也全然不知,最后跌入深谷,人马皆亡。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没有纪律约束做任何事情都会失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曾说过: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隐藏着一匹脱缰的野马,如果你不勒紧缰绳,不加以制约,就会大祸临头。与前面相对应,寓言和名言中都有缰绳,一根在手中,一根在心中,两者相互交织:心中的缰绳松了,手中的缰绳也很难拽紧;手中的缰绳拽紧了,也会作用于心中的缰绳。
我们绝不能被旧有的思想、旧有的习惯、旧有的风气所累,也不能黄灯来了抢着行,红灯来了绕着行。更需要“礼禁未然之前”。要把法纪约束的缰绳拽得紧而又紧,严守热炉法则,在“未起之时”就未雨绸缪、严格监督,在“青萍之末”就大喝一声,甚至猛击一掌,进而达到抓小防大、防微杜渐的效果。否则,就会出现“灯下黑”。如近日中央纪委公开通报6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被问责的典型案例,其中就有4名纪委书记。
著名诗人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当纪检人把“忠诚”、“廉洁”、“纪律”当成生命来呵护的时候,他们的平凡人生会更充满活力,更显出精彩,更赋予实在。
真的,人有时活着真得好难,在夹缝中求生存。
其实,纪检人的夹缝人生就像自然界的“二月天”,虽然存有春寒侵袭,但蕴藏一片生机,充满着希望,储足正能量。
涟源纪委监委 胡中奇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