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良 心 秤

编辑:刘学先 发表时间:2018-12-07 17:02 来源:三湘风纪网

  改革开放初期,当改革的春风还来不及吹到我们那个小县城时,父亲就用他敏锐的眼光,大刀阔斧地搞起市场经济来,把全镇唯一的个体商店弄得风生水起。

  那个年代,商店卖货可不像现在,商品都包装好并标明了价格。那时候的副食品、油盐酱醋等等,都是用秤来量斤两的。父亲前前后后一共用了10多杆秤,有称油盐酱醋的,有称副食品的,有称日杂的,还有用来称贵重商品的。那时的秤,没有统一正规的生产厂家,全是来自外地的秤匠师傅,按照商店老板要求设计制造的。所以秤准不准,全凭商家良心。

  我跟着父亲在商店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称秤。右手提起秤杆右上方的那根绳索,左手握住秤杆左边系上铁头的绳索,左右来回掂量。父亲说,别小看了称秤这门技术,可有学问呢!称秤前,人要端正,手要亮堂(不可接触到秤,让顾客看清楚,看明白);更重要的是,杆秤在打造期间,千万不可胡来,在秤杆上“玩鬼”。每次父亲请秤匠打造秤杆时,总会反复叮嘱按照实际斤两刻制。

  我在父亲的店里长大,见证了这家店的发展壮大,父亲的商店从开张到落幕,前后历经了近30年。尽管先后经历三次大的变革,但父亲亲手制作的那块“童叟不欺”的镜子,一直跟着父亲,高高挂在商店醒目的位置,照得父亲和顾客们心里都亮堂堂的。父亲的商店也因此被评为“个体纳税大户”“守法个体经营户”“计量放心个体户”。父亲常对我说:“这每一块牌子,都是靠诚信换来的!”

  有一年秋天,父亲要到很远的地方进货。经过几年的跟班学习,基本的生意要领我已掌握。就这样,父亲外出时暂时将经营大权交给了我。我明正言顺当起了商店的临时老板。这不,说来就来,“刘老板,买东西哟!”一位肩挑货郎担的老头在商店柜台前吆喝着。“来了来了,老人家,家父不在,您想买什么?”“等你老爹回来再说,我和你聊不到一个壶里去!”

  为了有个“开门红”,好在父亲回来时邀功请赏,最后我竟说动了这个顽固的老头。“那我买10斤草纸。”老头说。于是,我高兴地搭起台,踮起脚,将放在货柜顶的一捆草纸吃力地搬了下来。一称,九斤八两五钱。我心里一愣,心想补一张吧,那一张大草纸起码有三两,我会亏本,把草纸裁掉半截又不作用。我心想反正就差一两,又不多。“大爷,刚好,不多不少,正好十斤。”老头从口袋里磨磨蹭蹭拿出一叠面额小的钱币。我赶紧用绳索将草纸牢牢地打了一个捆,递给了老头,“抱不起就不抱这么多啊,看你手都在发抖!”“没事,抱得起!” 老头抱着那捆草纸,慢慢地转过身,准备放进货郎担里。当他弯下腰时,突然又直了起来,并且转过身来面朝着我,盯着我的眼睛,我心里猛然一紧,简直不敢直视。他说,“小刘啊!你老爹回来后,别忘记告诉他,就说是张老倌买的纸。”“好!好!好!一定!”我长吁了一口气。

  父亲从外地进了货如期归来。不知为何,我向父亲表功的想法却荡然无存了,那几天竟不敢在父亲面前开口说话。还是父亲精明,他幽幽地说:“儿子,草纸都被你卖光了,幸好我又进货来了,等赚了钱,秋凉后,给你添件衣裳。”

  我感到羞愧,却始终不愿坦白。直到第三天,那个挑货郎担的张老头又一次出现在商店,我的“罪行”才得以暴露。父亲很气愤,按照自己向顾客定下的规矩,加倍赔付;而我也付出了皮肉之苦,在商店那块高高的“童叟不欺”的明镜下,足足跪了两小时。添置新衣的计划也就此搁浅。

  许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父亲的小商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那件看似不光彩的事来。现在看来,当年父亲商店的生意之所以火爆,除了搭帮党的富民政策,还因为父亲心里的那杆良心秤。

  安乡县纪委  □杨国斌 刘贤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