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 壮 游
唐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爱好剑术和纵横术,“身不满七尺,则心雄天下。” 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一生喜好游历,访友问道,饮酒赋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诗“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他的诗作达到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千百年来,高山仰止,被当代和后世者倾慕不已,冠以“诗仙”的美名。诗仙李白终其一生,是畅游中国、挥洒才情、往来出世与入世两端的一生。
乡路远山隔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蜀地离家远行,开始长达16年的游历生涯。此游借以增加阅历,结交同道和权贵,获取名誉,达到直通上层进阶入仕的目的。李白出三峡,游历了湖北省江陵、武昌,湖南省长沙、岳阳等地,东游至江苏南京、扬州,浙江绍兴等地,北上河南方城、临汝,不久到湖北安陆结婚,后至湖北襄阳、河南洛阳、山西太原。三十五岁后,迁居至任城(今山东济宁县),继续南来北往。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是李白刚离开家乡时赠给送别友人的作品,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来到湖北一带,看到宽阔的平原和远山,一江春水向东流,月亮像镜子般仿佛从天空落下,长江上空波谲云诡,变幻无穷,无边的景色多么壮丽啊!该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想象瑰丽,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和浓郁的思乡之情。在以后拜见权贵的日子里,就像长江之水一样动荡不安,虽怀揣梦想,但“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思想犹豫反复,“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时光荏苒,李白转眼到了28岁,无赖韶华流逝,“长剑挂空壁”,功业未建,不禁忧从中来,病中思念家乡,想起青少年时代交游的友人,忍不住“寄书西飞鸿”,“慰离析”,写诗送给好友赵蕤。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一日须倾三百杯
“浪迹天涯,以诗酒自适。”在李白现存一千多首诗词中,与酒相关的占四分之一,李白饮酒,是以酒为引催动诗意的发挥。李白游至湖北襄阳时,写下《襄阳歌》诗一首,用语雄奇豪放,汪洋恣肆,用典连续自如,叹为观止。“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咸阳市中叹黄犬”,“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王云雨今安在?”等句,用典叠出,毫无斧琢之痕。《襄阳歌》是一首“醉歌”,李白触事遣兴,借人写己,极尽描写,表现了蔑视功名富贵、追求放浪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也流露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李白游至东鲁,作《客中行》。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诗人游历兰陵(今山东枣庄市),受到主人的殷勤款待,用金黄色的美酒频频劝客人,直到喝醉为止,让客人忘却思乡之苦。此诗字里行间散发出友情的温暖,有忘却孤旅寂寞、宾至如归之感。李白离开金陵(今南京),写下《金陵酒肆留别》,“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的年轻朋友们,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就连长江之水也比不过朋友们对我的情意深长。
羞与时人同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36岁。当游至东鲁(今山东兖州)时,写下诗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诗人豪气干云,“学剑来山东”,却“获笑汶上翁”,你汶上翁不识大才,配不上谈穷达之理,李白自比高士鲁仲连,鲁仲连境界不凡,断然拒绝爵禄之赏,表明自己的政治才能和抱负。我李白决意去长安求仕,对上不愿谄谀逢迎,苟且求荣,即使遭遇曲折不利,也心甘情愿。开元十四年,李白26岁,当求见李邕遭到冷遇轻慢时,年轻气盛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写下《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自比大鹏鸟,表达了抱负不凡、纵横四海的冲天之志,沧溟之水都一簸而干,尔等焉敢小视!彰显出少年锐气,“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白的真正本色。李白立志高远,才情四溢,自然无视眼界狭窄、不通时势变化的迂腐儒生,他在东鲁写下《嘲鲁儒》。因“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读死书的鲁儒“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如此不通时事,不是做官的材料,还是“归耕汶水滨”吧。“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以不世之材自居,突显不同世俗的人格张扬。
高山安可仰
李白狂傲不羁,超脱豁达,对朋友青眼有加。年轻时,结识了爱饮酒、善吟诗的孟浩然,景仰厚爱,“徒此揖清芬”,朋友之情长留心中。李白在襄阳写下《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一带),表达对孟的深情厚谊,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全诗没写“离别”一词,但又句句透着离情;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后两句表达出“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之意境,眼看故人渐远,心情难抑,就像江水波涛汹涌奔流不止。李白游至江夏,作《江上吟》。“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的辞赋就像日月高悬,熠熠生辉,光耀四方,使人景仰,而战国时楚王搭建的台榭只剩下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我诗兴一发,提笔写诗,笔力雄健可摇撼山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可翻江达海。显现出诗人兴至豪壮之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其诗磅礴无匹,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豁达的心态、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
诗人李白在26-42岁16年间壮游,畅游于祖国的大江南北,陶醉于山野奇美,相会于名山酒肆,奔走于仕途要津,“遍干诸侯”、“历抵卿相”,梦想建功立业,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屡屡碰壁,大鹏之志不得伸展,一直到吴筠、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荐举,才得以诏入长安,仕途上达天听,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从此开始京都之游,进入梦想的圈子。(安乡县 彭 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