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陈尧佐为官清正

编辑:周瑾 发表时间:2020-04-29 14:47 来源:三湘风纪网

       电视剧《清平乐》中有一段这样的剧情:京东西路地震之时,又传来西夏意图造反的紧急军报。值此内外交困,仁宗便想起老臣陈尧佐,派近臣来到他家。见面就说,“官家称赞陈相公一 贯为官清正”,以之赞誉陈尧佐。

  陈尧佐本是将相之后,其七世祖是南征梅山并落籍湖南邵州(今邵阳)的后唐大将陈伯万;他的高祖陈翔作官四川,因不愿随上司背叛朝廷,弃官隐居阆中;父亲陈省华是宋真宗朝的左谏议大夫。为弘扬祖德宗功,他与兄尧叟、弟尧咨,各派长孙回邵守业。

  史书中的陈尧佐正如仁宗所赞誉的,是“一贯为官清正”的良臣。他清廉爱民,任潮州通判时,与两百年前在潮州为民除鳄的韩愈一样,也为民除过鳄患。当时,一个小孩与母亲在江中洗涤,鳄鱼捕食了小孩。潮州官民视鳄鱼为神物,不敢冒犯。陈尧佐听说后很伤心,命令衙役用铁网强弩捉到凶鳄,当众烹煮分吃。陈尧佐对潮州人民有很深的感情,如苏轼在给朋友吴子野的信中所说,“先伯父与陈文惠公(尧佐谥号)相知,公在政府,未尝一日忘潮也。”

  陈尧佐任寿州(今安徽淮南)知州时,恰逢饥荒。他带头捐米熬粥救灾。其他官吏富民都以他为榜样,竞相拿出米来,救活了数万人。陈尧佐事后说:“我并非把此事当成私人恩惠,只是因为与其用政令指挥人,不如以身作则,而让大家自愿仿效。”

  陈尧佐一身正气,无私无畏。他任枢密副使时,祥符知县陈诂治吏严格,身边的胥吏见捞不到油水,“自录事已下,空一县皆逃去”。京城传出陈诂的苛政让胥吏弃职逃走,要对他进行惩处的流言。因陈诂与当朝宰相吕夷简关系很近,执政大臣为避嫌不发表任何意见。事情传至枢密院,唯有陈尧佐站出来,仗义执言道:“倘若惩处陈诂,以后谁还敢约束胥吏?”陈诂因此得以免罪。据北宋文莹《湘山野录》记载,宰相吕夷简欲致仕,宋仁宗问何人可代,吕夷简于是推荐了陈尧佐。陈尧佐特作一首《踏莎行》感念其荐引之德。

  陈尧佐还未发达时,就有清风亮节,道学祖师陈抟曾想引导他学仙。做官后,他依然勤俭节约,能抵御各种不良欲望的腐蚀。看见小生灵便告诫左右不要杀害,衣物坏了,自己动手修理缝补,说“是使之不全部被丢弃。”他注意把清廉的家风传承给后人,将“孔子固多能鄙事”作为箴言教导子孙,督促子孙像孔子那样能够干许多被人视为鄙贱的事。他自己也坚持经常做一些“鄙贱”的事,认为这样可接地气,能更好地了解百姓的所求所感。

  陈尧佐的清廉正直,却为贪官佞臣所不容。权倾一时的丁谓,以权谋私,排斥异己,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刚正不阿的陈尧佐进谏弹劾他,因此受到丁谓的打击报复。陈尧佐在杭州任上,发现以往用竹笼装石垒堤防洪劳民伤财,上书请求换用柴草和泥土混合的薪土筑堤。丁谓让党羽参了一本,反诬陈尧佐此举不但劳民伤财,而且意图中饱私囊。丁谓让党羽李溥用老法治水,历时数年,耗费巨大,却几无收效,最后只得采用陈所提议的办法,结果很快就成工了。

  在封建社会里,陈尧佐可谓处淤泥而不染。欧阳修称赞道:“陈氏高节,在污全洁”,“为人刚毅笃实,好古博学,居官无大小,所至必闻。”由于“居官不妄进取”,一心想到民众,不迎合权贵,虽然才能突出,政绩显赫,可是升迁很慢,“为太常丞者十三年不迁,为起居郎者七年不迁”,直到66岁才被拜相,以后又屡拜屡罢。

  然而,一代清官,后人景仰。在陈尧佐曾经任职的惠州,民众集资为他建了陈文惠公祠,清代书法家伊秉绶在祠门题联:“没世不忘真宰相,荒亭犹属旧诗人。”(邵阳市委巡察办陈扬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