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家门口那条路

编辑:周瑾 发表时间:2020-06-17 14:56 来源:三湘风纪网

       家门口那条路,从无到有,从狭窄到宽敞,从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承载着历史,连接着未来。

  我家住在石门县壶瓶山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从我记事起,家门口是没有路的,来往的行人从我家坪场上过。我屋单家独户,狗养得比较多,一般都有三、四只,也比较凶,这样人家一来,给别人赶狗就是一件难事儿,不过只要爸爸在家,便不费吹灰之力,因为爸爸一吆喝,狗便灰溜溜走了。但也有例外,有时候,过路人还没走远,狗就趁爸爸不注意悄悄离开,到了视线之外便开足马力,把人家“送”出好远才回来。

  记得那是2012年,国庆中秋两节8天假,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回老家看看。凌晨两点起床,坐火车后又换乘汽车,马不停蹄地赶,上午十点多便到壶瓶山镇上了。车还没进站,我就看到了路边等我们的父亲。这次回家,爸爸带我们走了他新开发的一段山路,爸爸边走边说,为了方便,他准备把这段路挖成公路。我佩服爸爸的勇气,65岁了,还雄心勃勃搞建设,我和哥哥都不同意,苦了一辈子,不想他再受苦受累,可爸爸态度很坚决。其实我知道,他是为了我们回家方便。才砍出来的山路,9岁的儿子走不稳,边走边念:“妈妈,这是什么山寨版的路,又窄又陡。”我笑,反问他:“你知道什么是山寨版吗?”儿答:“就是盗版货。”我笑着说:“这才是真正的路。”儿子似懂非懂,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

  在家呆了几天,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家,妈妈送了又送,爸爸则一直把我们送到镇上,直到凌晨2点,我们上了第一趟早班车,爸爸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爸爸就这样,不管多忙,每次回家,他都会到镇上接,到镇上送,从镇上到我家10多里路,但爸爸来来回回,乐在其中。

  其实早在2008年,父亲就和哥哥一起出资出力,把屋东边的公路从村主干道拉长一里多“接”到了家里。这次他想的是把西边的公路从邻村接通,如果顺利实施,开车到镇上将比走东边近三分之二,但这条线涉及两个村16户农户,中间还有一条河。父亲不是什么专业人员,也没在村里任一官半职,更不是党员,儿女们又都出门在外,常年在家的就只有他和妈妈两个,修路的困难可想而知。但父亲说干就干,开始砍青、测路,他先是争取到了两个村支两委的支持,接着便带上自家煮的包谷烧一户一户去讲情,有一块地是茶叶,主人同意后又反悔了,说是要5000元补偿,父亲二话没说,补了5000元给人家,说都是农村人,不容易。

  这条1.2公里左右的村间道路,父亲从测路、动工,到反复整修,前前后后花了5年多时间,也用光了父亲一生近15万元的积蓄。动工修路时,父亲的腿意外受伤,久站不得,他便搬个板凳坐在旁边指挥,自此后,父亲的腿落下顽疾,到现在走路都不顺畅。母亲呢,则起早贪黑,天天给父亲和挖机师傅做饭送饭。路挖了停,停了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挖通了。要把屋两边的公路连通,只有把家门口的湾坎填上来,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为把路基整扎实,父亲花钱请专业技术人员内外彻坎,又请车从镇上大河里拖来卵石填充其中,这样彻起了长25米,高6米,宽5米的路,把两边公路连接了起来。在这之前,我和父亲开玩笑:“爸爸,两边的路都可以通到家里了,你还彻坎搞什么,接通了时不时来车,还吵你磕睡呢!”父亲笑了笑:“方便别人,也方便自己呀,有时搭人买个东西也要得呀。”

  路坯成了,但土路经不起雨雪风霜,每逢天下大雨,父亲便去公路上撇水,被大雨淋得透湿是常有的事。自修路以来,父亲就再也没闲过,公路修了又坏,坏了又修,如此周而复始,父亲却乐此不疲。记得2018年正月初二,父亲说公路上有几处石头特别“尖”,怕刮到车,他便背上工具,拄上双拐去修理,我偷偷拍下他的背影和整修时的场景,只为勉励自己,永远像父亲一样,心底无私不计得失。为了将路面硬化,父亲找村支两委,又到镇里去找政府领导,甚至还找了曾经到政府工作却早已退休的同学支招,反正,能用的“关系”都用上了。2019年,政府决定将道路硬化,父亲特别高兴,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在外工作的我,从父亲的言语间,我感受到了他的欣慰,也分享着他的快乐。

  公路硬化前期整路基,把我家菜园埋了一部分,路也没了,1米多高下不去。休公休回家,我就帮爸爸打下手整了一个星期的菜园,清理岩石、端土和泥……我都累了,但古稀之年的爸爸却干得特别起劲,他开心着呢。

  公路硬化期间,父亲也没闲着,天天上路“督工”,一会说这里窄了,那里涵洞堵了,弄得施工队的人很不高兴。为了方便和美观,我家屋角上需多铺几个平方的水泥,施工方就说要500元钱,钱是送了,但爸爸心里有些不高兴,但接着又替人家讲话了,说他们工程包干的,多铺一点就要多一些花费。公路虽硬化完工,但父亲还是不满意,因为他当时修路时总共放了13处涵管,其中7处都被堵了,他“责令”施工队疏通,但施工队只勉强疏通了两处。于是父亲又自费请来挖机和小工,逐一进行疏通。

  路面终于硬化完工,村里人去镇上再也不用绕行了。家门口车来车往,还经常有人来卖各种东西,水果、蔬菜、种子,应有尽有。如今回家,车子可以一路开到家里,不用再辗转折腾,爸爸也不必再到镇上接送。每次回家,只要听到汽车的声音,爸爸就会到门口守望,一脸的期盼和幸福。

  家门口这条路,裹着父母七年的辛苦劳动,是收获之路;父母在路的这头,儿女们在路的那头,是牵挂之路;是一部见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活的档案,是小康之路、致富之路、希望之路!(吉首市委巡察办   冷麦玲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