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等“天 亮”

编辑:周瑾 发表时间:2021-07-13 10:52 来源:三湘风纪网

        1949年8月,澧水河畔的慈利县城北街发生一件离奇的事情,一位老人去世一月有余,还没有出殡,老人临终嘱咐“要等”。他是谁?在等什么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原来他就是闻名湘鄂边苏区的“红军之父”蹇承晏。早年,蹇承晏从一个货郎担起家,后来在县城北街开了染坊和豆腐店、兼做糖酒、蚕丝、糕点生意,成为慈利屈指可数的商业大户。他虽然不曾在党旗下宣誓,却深明大义,满怀忧国之情。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时,他不惜坐牢,不怕杀头,倾家荡产地支持5个子女四个参加红军,一个加入地下党。

  当大儿子蹇先为从长沙转回慈利,秘密开展地下工作,党组织需要活动经费时,蹇承晏二话不说,慷慨解囊 ,一给就是100大洋。

  当小儿子蹇先辉被反动政府通缉,警察局四处搜捕未果,将蹇承晏抓进监牢,逼迫他代替子女“投诚自新”时,蹇承晏义正严辞:“人各有志,我不能干涉!”

  红军离开湘西东征后,苏区党组织遭遇围剿,二女儿蹇先任急切地寻找红军归队。蹇承晏冒着生命危险,毅然陪同女儿走上了长达3年的寻找之路。荆州、鹤峰、洪湖、永顺、大庸……哪里有一丝消息,他就不顾一切地前往哪里。1934年10月,终于护送蹇先任回到部队。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北上长征,他的女婿贺龙、萧克,一个担任总指挥,一个是副总指挥。这支从湘鄂西的血雨腥风中杀出来的队伍里,还有他的女儿蹇先任、蹇先佛、年仅16岁的二儿子蹇先超和刚刚出生18天,被放在马背摇篮里的外孙女贺捷生。眼望亲人们 渐行渐远,仿若扯去一页一页心肝。

  人间情,天涯路,蹇承晏深知,孩子们跟着红军,纵横武陵群山,转战大江南北,几乎每一天都走在刀刃上。尽管没有人告诉他,他也已经隐隐约约知道,他的大儿子蹇先为早已牺牲在湖北鹤峰,二儿子蹇先超也长眠于雪域高原。他的心在滴血,但他从未后悔。“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孩子们的选择,就是他的选择!

  抗战时期,周恩来闻知蹇家生活困难,以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名义,汇来八十元生活补贴。蹇承晏当即回信说:“周先生,感谢您的关心,现在正值抗战,公家也有困难。我身体健康,可以谋生,勿将我一个老头子挂在心上。请转告我的子女,努力杀敌,以国为家”。

  家道日渐衰落,帮手越来越少,为了一家人的生存,年近八旬的蹇承晏既当老板,又当伙计,艰难地维持染坊生意。他的背,慢慢地弯下去,眼睛,渐渐看不清东西,胸腔里,不时发出空空的咳嗽声,但他的心,却一天天亮堂起来,从各方面消息得知,随着“三大战役”告捷,全国已基本解放。他仿佛听到欢庆的锣鼓声,甚至悄悄买好了鞭炮,准备了孩子们爱吃的饭菜,只等那一天到来。

  7月5日那天,蹇承晏依旧挑着布担去河里漂洗,走着走着,却走不动了。当晚,他躺在小儿子先辉怀里,眼睛直直地望着北方:“先为,先任,先佛,先超,你们在哪里?捷生小宝儿,你又在何处遭罪哟?我想你们哪。”

  “爹,您要坚持住,天就快亮了!”先辉紧紧地搂着父亲。

  “先辉啊,我死后,不要急于入土,我要等他们,我要看到“天亮”!天快亮了,天快亮了……”

  他生命的烛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最后挣扎着。

  一年,两年,十年,十五年,一别二十年,他没有一天不盼“天亮”, 没有一天不盼红军回来。

  一个月后,蹇先任、蹇先佛姐妹从沈阳千里而归,见到了静静等在棺木里的父亲。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爹,我们回来了”,令闻者都觉得肝肠寸断……。一篇长长的《哭父亲》祭文,一字一泪地诉说着儿女对父亲的无限敬仰和思念。

  蹇承晏心中的“天”,果然亮了。

  在他去世26天后,慈利县解放。

  86天后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子女们告慰:父亲,您看,天真的亮了,太阳已从东边升起!(慈利县   曹淑仙 田红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