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隐蔽战线上的“风语者”

编辑:周瑾 发表时间:2021-11-11 08:42 来源:三湘风纪网

        在我党的隐蔽战线上,有这样一群“风语者”,他们常年坚守在无线电通讯岗位上,以一道道永不消逝的电波,撕破云雾重重的长夜,超越稍纵即逝的飓风,在血雨腥风里建立起不朽的功勋。他们从地下电台传送出去的准确情报,开辟了一条又一条特殊的通道,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为前线将士们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张沈川就是这条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也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之一。近日,这部63年前的老电影以4K彩色修复版的形式在国庆档登陆全国院线公映,让我们沿着时空的长廊,再次看到了隐蔽战线英雄斗士们的风采。

  张沈川,1900年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是中国共产党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更是中共第一位无线电报务员,他亲手编制了中共第一本无线电通信密码,参与创建中共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和第一个无线电训练班,写下了充满挑战、惊险和传奇色彩的壮丽篇章。

  中共“六大”以后,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白区的党组织逐渐恢复。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各地党组织与工农红军的联系与领导,周恩来在上海亲自指挥建立中共第一座秘密电台,为红军插上了空中的“翅膀”。1928年11月28日深夜,周恩来在公共租界三马路惠中旅馆的一个房间,约张沈川谈话。初步了解情况后,周恩来说:“组织上决定让你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从明天起,你就调入中央特科通讯科,负责无线电台的筹建工作。”

  张沈川虽然是青岛大学的学生,但是从来没接触过无线电技术。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无线电器材管控非常严格,书店也没有与此相关的中文书籍。为了学习无线电通信,他化名“张燕铭”去报考上海无线电学校,取得高分被录取,成为上海无线电学校第一期50名学员中的一员。结业后,张沈川进入第6军司令部大院里的电台室实习,期间,他不仅把第6军电台经常使用的密码背了下来,而且还在深夜值班时将他们的两本军用密码表全部抄了下来,交给了党组织,为我党破译敌方密码创造了关键条件。同年7月,张沈川同搭档李强一同绘制好收发报机的线路图,经过反复拆装和实验,制作了一部功率约为50瓦的发报机和一部3灯收报机,与其它业余电台通报后,电台运转顺利,“嘟嘟嘟……”红色电波第一次在空中传播,我党第一部地下电台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党中央与中共南方局及各苏区能够互相通报后,我党红色电信事业迅猛发展,急需大批掌握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人才。1930年,中央特科举办了第一期无线电培训班,张沈川就是其中的一位教员。当时的教学设备非常简陋,只有一只电键、一只蜂鸣器、两支铅笔和几本拍纸簿。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无线电训练班在两三个月时间就为党培训出第一批优秀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人员。同年底,学员们正在张沈川的指导下,紧张地学习收发报知识。突然,6名巡捕破门而入,将在场的张沈川等20余人全部逮捕。他临危不乱,及时发出危险信号,避免了组织上更大的损失。虽然在狱中受到残酷折磨和威胁引诱,但他毫不动摇,始终未暴露身份,保守党的机密,并组织狱中难友与敌人展开英勇机智的斗争。

  解放后,张沈川继续为党和社会作贡献。他不顾年迈体弱,自费四处发函,甚至亲自登门走访,搜集整理几十万字的革命回忆录,编写《1929-1949我党地下无线电通讯发展概况》一书,这是反映我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工作的宝贵史料。

  电波不逝,精神永存。在这些隐蔽战线上的“风语者”身上,我们找到了信仰的力量,那就是:默默奉献,却甘于无名;忠于使命,却视死如归。而这隐秘而伟大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千千万万的后来者。(慈利县纪委监委   陈慈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