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道拜谒范仲淹读书台
八月的鹳江终于卸下了威严狰狞的面妆,舒缓地流淌出一丝温柔。停泊数月的渔舟又开始捕捞水上人家的日子,白色的水鸟不时地在江面上飞起、盘旋、停歇,更加增添了一份惬意的味道。一块高出江面十来米的沙洲高丘此时有了更多的烟火气息:苍翠的杨柳掩映着一栋楼阁,一排低矮的屋舍俨然静立在院子中,范文正公的塑像前一炷炷香火正袅袅升起一缕缕淡烟……
向道,字利一,号淡斋,湖南衡州府衡山县人,忠厚淳朴,绰有古风,热爱文教建设。1744年,向道以国子监岁贡的身份出仕安乡任训导,协管全县的祭祀和教化。范公读书台修复落成已有几天,向道心中悬着的石头也随之落地。蝉鸣还在使劲地宣泄着酷热,洞庭水乡的黄昏,落日熔金,晚霞纷披,依然颇有一番诗情画意。漫步江边,凉爽的轻纱会轻轻包裹着你。向道走出衙署,似乎没有散步的闲心,沿着江堤一路北上,下到一处古渡口,然后渡上一叶小舟,快步登上了鹳江上的沙洲。
登临沙洲高丘,一座望江阁迎面扑来,楼阁高耸入云,飞檐翘角,溢翠流丹,不时有鸟雀从楼阁边缘掠过,撒下几粒清脆的鸟鸣。向道伫立阁前,不觉想起1744年初来乍到安乡游览书台遗址的情景。
那是一个秋季薄阴的天气。书台高墙残破得只剩断垣残壁,一条深沟横亘在前面,周围荒草丛生。散落的石桌边,一条曲径清晰可见,可以看出不时有人来踏访。芭蕉也许还是当年的芭蕉吧,只有它还在执着地开花,茂盛地生长,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遗憾。
向道缓步来到书台院落的西边,沉默不语的石桌、石椅空然而立。它们也许是在等待那个清瘦俊朗的小范仲淹吧,也许是在回味与小范仲淹相依相伴的读书时光。向道这么想时,一屁股已经坐在石椅上,他再也找不到小范仲淹当年旁若无人、入迷读书的感觉。靠近石桌有一块略微弯曲狭长的洗墨池,传说是小范仲淹清洗毛笔和端研的地方。向道凝视着这一池清水,想象着范仲淹在清洗毛笔时,也曾这样审视洗墨池,看墨汁一缕缕缓缓渗出,扩散,又交融在一起,演化成一幅水墨图案,直至消散无踪。也许就在范仲淹注目的一瞬间,他的心志也在沉淀、扎根。如今洗墨池边也栽上了一排杨柳,发丝般的柳枝把向道的思绪牵回到了遥远的北宋年代。
五岁多的时候,范仲淹随母跟从当安乡令的继父朱文翰来安乡,并改名朱说。不久便拜县城附近的兴国观司马道士为师发蒙读书。朱说常常在道观后院书舍前的石台上伏案读书写字,人称读书台。朱说读书非常用功,寒暑不倦。食不果腹,他就用咸菜就着稀粥充饥。疲倦时,便走出书斋,登临沙洲高阜之顶,近观鲸湖胜景,细听渔舟唱晚;亦或远观云雾笼罩的黄山梁岳二峰。每当春插时节,兴国观内还会隐约传来“咏也呵”“咏也呵”的秧歌,歌声里不时夹杂着激励农人栽秧比赛的鼓声。朱说白天读书,凌晨则按时舞剑。有一次,朱说舞剑正酣,步伐呼呼生风,口中念念有词,不觉惊醒了司马道士。司马道士起身走到朱说面前,说道:“少公子刻苦攻读,志向远大,今后是要当文曲星的,莫非还想当武状元?”朱说收起长剑,抱拳作揖回答道:“抱歉,惊着了司马前辈!当年祖逖闻鸡起舞,是为了带兵打仗,收复失地。我习练剑术,是为了磨炼意志,希望有朝一日能为朝廷效力!”
朱说在安乡生活了六年时间,洞庭秀色早已深深地印在了他记忆的底片上。白鹤横江、鲸湖映月的景象,为他晚年创作《岳阳楼记》输送了深深的滋养。而田夫农妇的辛苦劳作、洞庭潮涨水漫金山带来的乞讨哀嚎,让他过早地领略了人世间的悲苦。少时的记忆,如同石头上的雕刻。少时的范仲淹便萌生了心忧天下、大济苍生的志向。
穿过一片花圃,书台院落的东边便是范仲淹当年的读书堂。堂前巍然耸立着用大理石雕刻的范公塑像——范公肃然站立,右手执着毛笔,目光注视前方。向道打量着范公塑像,心中掀起了万顷波涛。那悬空的毛笔,是要将他的“先忧后乐”的精神和修筑严子陵祠堂倡导廉政之风书写、昭示给后人么?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的是助他人生、事业起飞的洞庭水乡——安乡吗?呵,那深情的目光也许注视的是他永远放心不下的西北边疆。
当向道再次与范公目光交汇、碰撞,他多想读懂范公煌煌如炬的目光中投射出的丰富的涵义,他多想读懂范公在52岁之后如何开启厚重的人生。于是,他在脑海里努力地搜寻着范公抗击西夏的军旅生涯的轨迹,品味他登临人生巅峰轰轰烈烈开展庆历新政改革的执著和坚毅……
向道似乎有些激动,他虔诚地弯下腰来,在范公的塑像前点燃了三炷香火,然后起身向范公的塑像三鞠躬。鞠完躬,他又向塑像抱拳行礼。他觉得今天彻底地感悟到了范公的伟岸。古今历史上有几人能称得上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呢?范公是当之无愧的。难怪宋徽宗下诏,要求凡有范仲淹祠堂所在地的监司、郡守、学宫,每年必须按时祭祀范仲淹。宋朝而下,历代各地官府,多次重修所在地的范文正公祠堂,以此表达后人对范仲淹永远的景仰和怀念。而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早已成为影响中国历史的政治美文,他提出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政理念,被他之后所有进步的政治家遵奉为人生信条!
夕阳的余辉洒满了读书台,院落中的杨柳、花圃、洗墨池、义学堂、望江阁泛起一道道金光,向道完成了他人生的一次洗礼。无疑,在他心中,范公是他心中永远的偶像和标杆,而范公读书台将成为人们永远的精神高地!(刘春晖)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